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代民族

[复制链接]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9 18:1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民族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3:4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戎是古代中国中原王朝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的泛指,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应劭《风俗通义》说:“戎者,凶也。”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西戎和东夷、北狄、南蛮合称四夷。有时又称鬼戎,古本《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诗经》中常有周朝与西戎战争的史诗,“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夏朝时称西戎为昆仑、析支、渠搜等。《史记.匈奴列传》记秦穆公时有西戎八国,即绵诸(今甘肃东部)、绲戎(今甘肃东部)、翟、镕之戎(今陕西北部);岐山、梁山(今陕西韩城与洛川之间)、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大荔(今陕西大荔东)、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甘宁交界处)、朐衍(今宁夏盐池一带),皆位于陇山(今宁夏六盘山)附近。又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周平王二十一年,秦文公击败西戎,“于是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西羌是隶属于西戎的别支,从事牧羊,《说文》称:“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风俗通义》也说:“羌,本西戎卑贱者也,主牧羊。故‘羌’从羊、人,因以为号。”西戎文化中陶器的主要特征是铲足鬲,单耳罐与双耳罐。《史记·秦本纪》中曾记载许多与西戎族相关的来往或交战记录,如:“申骆重婚,西戎皆服”;“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3:5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注 1]、兖[注 2]、徐[注 3]三州)居民的总称。从考古上说,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东周时期,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东夷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东夷文明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明不分伯仲。[1][2][3]东夷人是中国最古老文字、弓箭、礼制和金属的发明和使用者。[3][4]

点评

东夷: 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5] 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6]传说和古典文献记载认为射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1 04:14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1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3:53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注 1]、兖[注 2]、徐[注 3]三州)居民 ...

   东夷:  夷字有多重含义。其主要意思是“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夷字“从大从弓”。据说东夷人最早发明弓箭,擅长射箭。[5]

         因此有所谓“东夷”为东边的弓箭手说法。[6]传说和古典文献记载认为射去九日的后羿是东夷领袖。但商周时期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夷实际是尸或者人字,和弓无关。有观点认为夷字“从大从弓”认定夷字为弓箭手之说可能是汉代人穿凿附会而来。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而上古时代的东夷已经融于华夏族,与秦汉后史籍中的东夷并没有直接关系。

五帝时代(约前21世纪之前)五帝说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五行。古人认为,东南西北中五方,各主一色,各主一行,各祀一帝。五帝即青帝、赤帝、白帝、玄帝、黄帝。
*.东方主青主木祀青帝太昊*.南方主赤主火祀赤帝炎帝
*.西方主白主金祀白帝少昊
*.北方主黑主水祀玄帝颛顼
*.中心主黄主土祀黄帝轩辕

商代(约前17世纪-前1046)

        商族原为东夷一支,始祖黄帝,先商居于今鲁中南地区[7],后西迁到河南一带。商汤伐夏,曾与东夷诸族广泛联盟,直到早商时期,两族关系依旧十分融洽,两族在豫东杞县一带交错而居。

         商族崛起,商文化扩张,但早商时期东部与岳石文化的分界却没有大的变化。中商时期,夷商关系恶化,仲丁继位后,发生了与蓝夷的战争。之后商王朝不断东征,商文化向东扩张,部分夷人商化或者成为商人附庸。但直至帝辛时期,仍有夷人在胶东或淮河流域保持独立的文化,商文化始终没有越过沂河、潍河一线。与归降后又反叛的东夷方国及始终独立于商王朝的东夷国家的战争,极大地削弱了商王朝的国力,最终导致其被周朝取代。[8]

周代(前1046-前256)

莱国:莱国及归城城址莱国,又称莱夷,莱人,商周时期的东夷古国,周以前就在山东半岛地区存在。

        周初,姜尚封在齐国,莱国与之争夺齐国国都营丘。[9]春秋时,屡遭齐、鲁两国征伐。

          前600年,齐伐莱,取根牟。[10]前567年,齐晏弱灭莱,齐国势力深入胶东半岛。[11]考古发现,莱国都城可能在今天山东龙口境内的归城城址。

嬴姓十四氏:
            据《史记·卷第五·秦本纪 第五》记载,嬴姓因分国而分成十四氏,即: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脩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12]而赢姓来自少昊族系,有诸多佐证。

        首先秦祭祀白帝少昊,少昊出自东方,却被称为白帝,主西方,皆因秦故;其次,郯子以少昊为祖先;而出自少昊玄鸟氏的商族以秦族为亲兵,羁縻外邦,类似清代满族以锡伯族羁縻西域一般;除秦氏、赵氏外,其他嬴姓诸氏大多居于东方。
文化列表:
后李文化前6400—前5700年山东泰沂山脉以北、小清河以南的冲积地带北辛文化前5300—前4100年东起平度,西到长清,北自鲁北,南到苏北、淮北一带白石文化前5000—前4000年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前4100—前2600年北起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北部、安徽北部,西到河南黄河以南的周口、许昌、驻马店、信阳、平顶山、洛阳等地龙山文化前3200—前1900年北起辽东半岛,南到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西到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岳石文化前2000—前1600年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北起鲁北冀中,向南越过淮河,西自山东最西部、河南的兰考、杞县、淮阳一线,东至黄海之滨陶鬶,山东莒县大朱村出土

后李文化(前6400—前5700年)、北辛文化(前5300—前4100年)

白石文化:(前5000—前4000年)参见:白石文化
大汶口文化:(前4100—前2600年)参见: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前3200—前1900年)参见:龙山文化

岳石文化:(前2000—前1600年,夏代)参见:岳石文化

文明特征:

         夷从大从弓东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东夷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明不分伯仲。[3]

          东夷人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且可能是商代甲骨文的重要来源之一。[13]其中的 "旦、钺、斤、皇、封、酒、拍、昃",目前还在汉字中沿用。[3]

             据中国典籍记载,东夷人是弓箭的发明者。[4]《说文解字·矢部》载:“古者夷牟初作矢”。《礼记·射义》中也载:“挥作弓,夷牟作矢。”东夷拥有很高的陶瓷制作技术。

           东夷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鸟形的陶瓷表明,东夷人以鸟为图腾,是一个崇尚鸟的民族。[3]东夷人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使用铜和铁的部族。[4]龙山文化的研究表明,东夷人也是礼制的发明者。龙山文化礼制表明其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形成。[3]中国学者俞伟超认为“如果4000多年前不发生这次大洪水,我国最初的王朝也许而且应该是由东夷建立。
族系:

         东夷族系复杂,但是却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对鸟的崇拜以及鸟生传说。比如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再比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以及史记秦本纪:“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太昊族系:

          太昊太昊亦作太皞、太皓,是传说中东夷族最早的领袖,现在也把“太昊”看做是东夷最古老的部落集团。太昊又作太皞,据《左传》昭公十七年,太昊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在陈,也就是现在河南淮阳。

         但又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其中有“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的说法。而根据杜预的注释,“任”即任城,在今山东济宁境内;“宿”为无盐,在今山东东平境内;“须句”为须昌,在今山东东平境内;“颛臾”即武阳县,即今山东平邑县境内。也就是说太昊的后人封地都在今山东鲁南地区,所以可以断定,太昊部落的活动区域在豫东鲁南一带,且有一种沿着古济水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向。太昊为风姓,有学者认为“风”即“凤”。从中也可以得出这样一条信息,即东夷族是以“鸟”为图腾的古老部族。[

      有虞氏(妫姓)参见:有虞氏

少昊族系:

       少昊少昊又作少皞,是古东夷族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亦被视为继太昊族之后兴起的东夷族的又一分支部族。少昊亦以鸟为图腾,在族源上与太昊大概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15]少昊族的故地在曲阜,曲阜被称为“少皞之虚”。少昊族的后人封地如费、莒、郯,在今费县、莒县、郯城一带,鲁南是少昊族的主要活动区域。[4]

蚩尤参见:

             蚩尤是东夷族的又一个重要的部落。蚩尤曾一度是一个以武力强盛称雄天下的部落集团,所以东汉学者应劭说:“蚩尤,古天子。”

         《周书·尝麦》篇说:“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方。”所谓“于宇少昊”,应为“宇于少昊”,亦即居于少昊故地的意思。蚩尤族曾沿黄河西进,先后与炎黄族在中原地区发生了剧烈冲突,虽一度得势,最后却被击败。但由于他们骁勇善战,死后被奉为战神。传说蚩尤的陵墓在东平郡和山阳郡,即今山东的鲁西南地区。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狄是中国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北,北方也,狄,使犬之人也。除此还有东夷、西戎及南蛮,合称四夷。春秋战国以后,北狄逐渐演变为匈奴及鲜卑多个民族。 北狄也是黄帝后人。《山海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唐杜佑《通典》将匈奴、乌桓、鲜卑、慕容氏、高车、突厥及契丹等归入北狄[1]。

点评

突厥汗国有人认为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边的塞种,后东走至叶尼塞河南方,受铁勒同化,6世纪初年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为其炼铁奴。柔然由于长期与高车的战争而势力削弱,546年,突厥断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1 04:21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2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17 北狄是中国先秦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北,北方也,狄,使犬之人也。除此还有东夷、西戎及南蛮,合称四夷 ...

突厥汗国有人认为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边的塞种,后东走至叶尼塞河南方,受铁勒同化,6世纪初年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为其炼铁奴。柔然由于长期与高车的战争而势力削弱,546年,突厥断绝与柔然的关系。550年,首领土门击败铁勒,552年破柔然,自称伊利可汗,建立政权。553年木杆可汗在都斤山(又作“郁都军山”、“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建庭。全盛时,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583年,隋将长孙晟用离间之计,使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在屡次与隋朝的战争中战败而走向衰落(参见隋与突厥之战)。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与薛延陀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在唐高宗末年(682年),再度建立后突厥帝国,最后在744年,后突厥帝国亡于回纥。

点评

契丹族,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与现代蒙古族的亲缘相近,可能拥有共同祖先。古契丹有八部: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1 04:23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2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21 突厥汗国有人认为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边的塞种,后东走至叶尼塞河南方,受铁勒同化,6世纪初年突厥部落游 ...

契丹族,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到通古斯语族的强烈影响,与现代蒙古族的亲缘相近,可能拥有共同祖先。古契丹有八部: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涅里是辽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选一次可汗的习惯,早期可汗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夷里堇建立统一的契丹。[1]辽朝大臣耶律俨《皇朝实录》称契丹为黄帝之后。《辽史·太祖纪赞》和《世表序》主张契丹为炎帝之后。近年在云南发现的契丹遗裔,保存有一部修于明代的《施甸长官司族谱》,卷首附一首七言诗,诗曰:“辽之先祖始炎帝……”。这些契丹人认可契丹为炎帝苗裔的说法。回纥人亡国时,大批回纥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纥的说法,有些回纥人溶入契丹人的萧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纥人,耶律德光后将述律氏赐姓萧氏。

点评

乌桓的历史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乌桓随水草放牧,以穹庐为室,常要向匈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1 04:31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3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23 契丹族,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受 ...

乌桓的历史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乌桓随水草放牧,以穹庐为室,常要向匈奴进贡,匈奴每岁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汉武帝元狩4年(前119年),汉骠骑将军霍去病进攻匈奴左地,迁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置护乌桓校尉,使之与匈奴隔离,为汉侦察匈奴动静。王莽时期,令乌桓不再向匈奴缴纳皮布,多次强召乌桓伐匈奴,甚至以妻子为人质,动辄威杀之,招致乌桓反目,遂降匈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乌桓趁匈奴内乱之时进攻匈奴,把匈奴赶出大漠以南。东汉对乌桓优抚,允许乌桓人部分移居太原关内各地,驻牧于辽东属国,乌桓人大多归附于汉。乌桓南迁后,原居地为鲜卑所占,留在塞外的部分乌桓人民,亦附鲜卑,常助鲜卑攻击汉朝。东汉末年,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初平元年(190年),辽西乌桓大人蹋顿统一现辽宁一带的乌桓各部。袁绍赐予蹋顿单于称号。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蹋顿被曹操部将张辽所斩,诸王亦多被杀,降汉者达二十余万人。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鲜卑取代。五胡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形成“杂胡”。乌桓、鲜卑和匈奴的混血后代“铁弗”人赫连勃勃立国胡夏。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派兵征伐,之后乌桓融入其他民族。

点评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前209年-48年)。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1 04:34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3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1 04:31 乌桓的历史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 ...

匈奴是一个或两个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中心建立国家(前209年-48年)。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应为蒙兀室韦的一个分系。到了后来内迁中原的匈奴人在十六国时期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中国古籍中讲述的匈奴是在汉朝时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政局,《史记》、《汉书》等留下了匈奴情况的一些记载。其中一种中古汉音拟构“匈奴”发音为“Hiungno”,现代中文书籍有时也把373年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入侵东、西罗马帝国并建立“Hunnic Empire”的匈人(Hun)译为“匈奴人”。欧洲的古文献对此一民族及其在欧洲的事迹有若干叙述。但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是否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脱氧核糖核酸等测试手段也未能回答这一问题。认为这两个民族系出同源的最主要证据是北匈奴西迁(91年西迁至西域,151年由西域再度西迁)后从此于历史上消失再无踏足中原,和二百八十年后在欧洲俄罗斯伏尔加河东岸突然在历史上出现的凶悍游牧民族匈人在时间上吻合[1][2]。但两个匈奴的种族、语系,至今仍未能考证,现代考古学只透过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出土的文物,了解此一(或二)古民族的历史。近代主流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来自中亚的匈人,与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或蛮族),……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7-4 01:5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开幕6月4日上午,癸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湖北随州举行,海内外万余华人齐聚烈山,共享盛会,拜谒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缅怀始祖恩德,共襄中华盛典,同筑中国梦想。风和日丽,山岚苍翠。炎帝神农大殿位于高台之上,比往日更显庄重肃穆。谒祖广场宽阔平坦,八根功绩柱高高耸立,四周幡旗猎猎。炎黄子孙虔诚就座,秩序井然,静候大典启幕。上午8时48分,大典拉开序幕。在庄重悦耳的鼓乐声中,由64位旗手组成的幡旗方阵,在主奉祀官带领下,神情肃穆地进入谒祖广场。幡旗,古礼中用于导引神灵、昭示威仪。而今,幡旗猎猎,书写的是文明,升腾的是敬仰,引领的是梦想。紧随其后的是由128名青年男女组成的炎帝八德方阵。他们高举耒耜、弓箭等道具,展示着炎帝神农的功绩。炎帝神农教民以农、治麻为布、筑土构木、剡木为矢、削桐为琴、作陶为器、遍尝百草、首倡交易,造福苍生,功昭日月!接着是敬奉享酒方阵、民族团结方阵、百家姓方阵、海外华人方阵、薪火相传方阵、贵宾方阵。他们敬奉祖先以最高的礼仪,昭示着亘古不变的认祖归宗情结,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炎帝精神。恭启圣门、点燃圣火、敬献花篮、恭读颂祖文、共拜始祖……大典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点燃圣火环节,4位院士将从陕西、山西、湖南等地采集的火种汇聚到炎帝故里随州,通过飞火流星点燃了圣火盆。炎帝神农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在其光辉一生中,炎帝神农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后世子孙为铭记其功德,或建祠,或立庙,或设坛,或修陵,祭祀香火绵延不绝。圣火闪耀,跳动在烈山之巅。圣火不灭,薪火相传。正如炎帝功德的光辉穿越历史,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光!大典过程中,主持人讲述了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远涉重洋,送还炎帝神农画像的故事。炎帝神农画像原存于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盗走,流落于美国华岗博物馆。美籍华人周共·王德樵的祖父发现后,以重金将画像复制,临终前嘱托其送归炎帝故里。1987年,周共·王德樵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仅凭着一本英汉词典和一张古随县地图历尽千辛万苦,将画像交给随州市人民政府。其赤子之心、爱国之情令在场的炎黄子孙无不为之动容。海外华人不远万里把炎帝画像送回随州,而我们也越过海峡把随州的炎帝雕像送到台湾嘉义县大天宫。上周,两岸共同在台湾举办了2013海峡两岸炎帝神农祭祀大典,从随州采集的圣火点燃了炎帝圣火台,电视直播画面回放了当时的情景。千里传圣火,两岸祭神农,演绎的是薪火相传、根脉相连的广泛认同,宗亲一本、血浓于水的亲情聚合。乐舞祭拜是寻根节拜祖大典的特色。歌之舞之,意满满,情浓浓。“大木千尺,同根四方,华夏子孙,济济一堂……”雄浑悠扬的《炎帝大歌》再次回荡在烈山之上,依然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伟哉神农,布衣先皇。筚路蓝缕,开启鸿蒙。制耒复作耜,教民以农桑……”音舞诗画《炎帝神农·八德》歌颂了炎帝神农的伟大功绩,表达了炎黄子孙弘扬炎帝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四海一心中国梦,梦里梦外世界大同,再把嘱咐侧耳听,爱与爱彼此在交融……”拜祖大典在歌手谭晶《四海一心中国梦》甜美圆润的歌声中结束。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9-24 06:57: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龚姓来源之一说:
         关于共工,历史记载颇多,其事迹上下近千年,那么,就出现了三种可能。1、共工是和女娲、盘古一样的神。2、共工很长寿,非常长寿。3、共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族,是共工氏。共工的事迹,最有名的是撞倒不周山。引发这一行为的,是他和颛顼的战争,颛顼是战胜方,所以历史是由颛顼编写。因此,共工被描述为“恶神”顺理成章。共工与颛顼争端的时代,应当是母系氏族转化为父系氏族的时期,颛顼鼓吹男权,而共工倡导平等,此为两人第一个争端。那时共工认为,农田有的太高,灌溉困难,有的太低,容易被水淹,所以带领部族将高处土地铲平,添土到低蛙之处。颛顼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说这样会触怒天神,对共工展开了战争。共工对战争毫无准备,一次突袭,共工手下战将就死伤过半。共工带领部族朝西退却,然而颛顼穷追不舍,退到不周山时,共工发现,颛顼不是要战胜自己,而是要将自己这一族落完全灭掉,不由得悲愤交集,一头将不周山撞倒。撞倒不周山,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不周山是撑天四柱之一,不周山一倒,天破了一个口子,日月星辰挪位,山火、大水不断,才有了后来的女娲补天。另一个是天河倾泄,洪水泛滥,才有了尧,舜,禹三代治水。共工原是水神,至少说明他具有很强的水利知识与经验,到了禹的时候,撞不周山事件已隔两代,仇恨渐消,而大禹是有名的政治家,善于利用一切可用之力量,则与共工修好,共工乃率全族帮助治水,水患得平。然而毕竟这一切起源于共工撞不周山,大禹掌握了天下,并且自他之后家天下。他跟共工合作之初,一定有对共工的某种承诺,很大可能是天下平定后,共工服法,共后代族人免难。死罪已免,活罪难逃。共工一族的DNA里反叛的基因不灭,大禹令共工一族与龙族通婚,并在共姓上加一条龙,压制住这一族人的野性,于是共氏成为了龚氏。这一切都发生在第一次诸神之会之后。第二次诸神之会之前    。所有记载之中,共工自蚩尤之战现身至大禹治水家天下之后便再无踪迹,是被害了,还是流放到了丰都城,史无可考。直到拙作《死在昨天》第二部下卷才有答案。这里关于共工的事迹,这里也只写出了一小部分,他和颛顼的战争是主线,但其实也是蚩尤之战的后果,蚩尤之战,很可能就是人神之战的最后一战,这一战之后,共工未被流放,其中必有因缘。《死在昨天》里,主人公龚玮第一章遇见的妍素,结业论文的题目是《人神之战》。主要论证公元1200——1600之间世界历史中反神权的事件,这其实已是第四次人神之战了,先知曾预言2012年末,第五次人神之战开启,而开启的重要元素,就是共工后人,龚姓一族。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3-28 16:56 , Processed in 0.0224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