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寻根问祖”诗三首

[复制链接]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2:0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汝皖江湖情 庐陵金盆行

汝皖江湖情 ,
庐陵金盆行;
寻踪查谱悉,  
贤公泰和丁 。


其二

湘起明初缘,
乡居江湖眷;
涟水龙山脉,
源来庐陵散;
始至周公谨,
祖上孙吴怨;
文由从明来,
旺系续汝南。  


其三

前世不明细探究,
江湖迁徙先辈走;
乱世周氏知进退,
泰和病亡周胤候;
周氏北宋出宗师,
吉水大多周胤后;
广义江湖添苏浙,
豪气云盖吴越国!

我祖:

        【文旺公,字万贤。元至元二年丙子八月十四生人,享寿六十六。一三八五年由吉安泰和县从明乡六都迁湘乡涟源金盆湾长驻】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2:09: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姬周源:
         ──┴──────────────┐黄帝【{号轩辕黄帝}为姬姓】炎帝【为姜姓】黄帝(四妃十嫔。正妃嫘祖,嫘祖生二子)┌─────┴─────┐昌意玄嚣  │                                      │颛顼(高阳)蟜极   │                                     │(后有季氏)帝喾┌──┬─┬───┬─────┴┬─────┐阏伯挚放勋实沉契(子姓)后稷(弃,姬姓)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仆差仆───毁渝───公非───高圉───亚圉───叔公祖───太王亶父太王亶父┌──┬┴─────────────┐泰伯仲雍季历         │                                                   │季简周文王(姬昌)(生十八个子)          │    ┌────┬───┬───┬─────┴┬─┬─┬─┬─┬┐叔达12周武王(姬发)34周公旦(姬旦)5    6     7     8     9····   │     ┌──┴─┐               ┌───┴────┬───┬───┬──┬──┬──┐周章周成王唐叔伯禽(鲁国公)伯羽伯龄邢氏茅氏胙氏蔡氏        │        ┌────┬─┬─┴┬────┐          │          │熊遂考公酋炀公熙伯氏颜氏(鱼)东游氏蒋氏        │   ┌───┴─┐柯相幽公宰魏公费        │   ┌───┴─┐强鸠夷厉公擢献公具        │     ┌───┴─┐余桥疑吾真公武武公敖     │        ┌───┴────┐柯卢姬括)懿公戏孝公称     │        │               ┌──┴─┬────────┬─────┐周繇伯御惠公弗湟藏僖伯(藏氏)公子展惠伯草     │              ┌─┴─┬───┬──┐               ┌┴─┐     ┌─┴┐屈羽隐公息鲁桓公荤     尾(施氏)   展氏 柳氏     石氏  厚氏     │   ┌──────┴────┬────┬────┐夷吾庄公同庆父叔牙季友     │    ┌┴─┬─┬──┐         │               │            │禽处闵氏 襄氏 鲁氏 东门氏   孟氏     叔孙氏无佚     │                                                                              │     转季文子     │                                                                         ┌┴─┐颇高季武子费氏     │                                            ┌─────┬─┴───┬────┐勾卑公鉏季悼子季公鸟季公亥     │                                  │        ┌─────┴────┬────────┐去齐季平子季公之公甫穆伯(公甫靖)   │                                   │        ┌┴──┬────┬──────┐            │寿梦季桓子季孙寤季文和         季袍公公甫文伯(公甫歜) ┌┴─┬─┬──┐                    ┌┴─────┐诸樊馀祭   馀昧季札季康子季孙男│                    ┌─┴─┐吴氏季氏吴氏   周文王(姬昌)十八个儿子

如下:1伯邑考2姬发3管叔鲜4周公旦5蔡叔度6曹叔振铎7郕叔武8霍叔处9卫康叔 10毛叔郑11冉季载12郜叔13雝叔(雍)伯    14滕叔绣15毕公高16原叔17 丰叔      18郇叔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2:1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姓者, 出处有八:妫姓孙氏、姬姓孙氏、芈姓孙氏、子姓孙氏、苟姓孙氏、夏侯婴之后、复姓省字而改孙姓、其他赐姓和改姓为孙姓。        吾孙境孙氏出自妫姓。        妫姓孙氏先祖见诸文字者,凡四千六百余年矣。远可追溯至公元前二十六世纪燕山东夷虞氏部落之首领幕公。幕公乃有文字可考之孙氏先祖。传至七世,舜公,字重华。公元前二三四三年承继帝尧之位。后裔住妫讷,妫水之地,今北京延庆县境内,以住地为姓。至四十二世妫满公,助武王姬发伐纣,受封河南陈州为食采之地,公元前一○四五年建陈国,以国号为姓。其后代续任国君,终因王位之争祸起萧墙。第十四任国君之子、五十三世陈完公,字敬仲,避乱奔齐国,改姓田。后裔住山东曲阜县白塔村。至五十八世,田书公,字子占,任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受封为“系子”,改姓孙,食采乐安,今山东广饶。孙书公乃中华乐安孙氏始祖也。        吾孙境原有宗谱记载之源流,多有待斟酌之处。吾读史书及众多别家孙氏家谱,发现众说纷纭。窃以为当以《史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正史为依据,参考《唐代墓志汇编》及众多孙氏家谱,补佚纠误以求完善。经多年书海博览,终于理清脉络,乐安始祖书公至孙境始迁祖岳公,凡四十八代。其中尚有一处存疑:武公生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五年,膑公生于公元前三百七十八年,武公至膑公究竟相隔几世,《史记》上记载不详,各家宗谱又莫衷一是。吾以为《溧阳孙氏宗谱》之记载:“武生明,明生顺,顺生机,机生操,操生膑。”与《史记》所述:武公“百余岁有孙膑”之说年份相符,可以采信。然未求得确凿史料佐证而又忐忑不安,故此存疑留待贤达考证。一世,乐安孙姓始祖书公,字子占,生于公元前五八八年,卒于公元前五二四年,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封为系子,改姓孙。食采乐安,今山东广饶。家宅在山东兖州府曲阜县白塔村。生子:凭、骏。二世,凭公,字信瑞,为齐将。生子武。三世,武公,子长卿,生于公元前五四六年,即周灵王二十五年甲寅五月初五午时,卒于公元前五○六年,即周敬王十四年八月中秋。武公十七岁拜师。公元前五一七年投奔南方吴国。带兵西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受封食采“富春”,今浙江富阳。。著《孙子兵法》十三篇,生三子:驰、明、敌。四世,明公,字景浩。为兵部司马中书令。生两子:顺、显。五世,顺公,仕周为大廷尉。生子机。六世,机公,生六子:智、敏、英、操、俊、贤。七世,操公,官拜大司徒。生子膑。八世,膑公,原名伯灵,字加谋。生于公元前三七八年,卒于公元前三○二年。齐国军师。膑公十八岁拜鬼谷子为师习兵法,后助齐国取代魏国成为中原霸主,生子胜。九世,胜公,字国辅,为秦将。生子盖。十世,盖公,字道光。为汉中太守。生子知。十一世,知公,字万方,封武信君,生子念。十二世,念公,字甚然,封御书尚书。生二子:丰、益。十三世,益公,字玄器,为秦东吴侯。生子卿。十四世,卿公,字伯商,为汉文帝侍中。生子冯。十五世,冯公,又名洪,字景纯,为汉武帝大将军。生二子:届、洵。十六世,洵公,字会宗。汉宣帝安定太守。生二子:鸾、骐。鸾生爱居,爱居生福,福为太原堂始祖。十七世,骐公,字士龙,为汉平帝太守令。生二子:通、夐。通子孙世居清河,后魏有清河太守灵怀。灵怀曾孙茂道,初名处约,字历道,相唐高宗。十八世,夐公,字子远,为东汉天水太守,生子厚。十九世,厚公,字仲殷,为汉章帝大将军。生子瑶。廾世,瑶公,字良玉,为汉殇帝中郎将。生子邃。廾一世,邃公,字伯渊,为汉顺帝清河太守。生子倏。廾二世,倏公,字士彦,为汉贤帝洛阳令。生子国。廾三世,国公,字元明,为汉恒帝尚书令。生子耽。廾四世,耽公,字玄志,为汉灵帝汉阳太守。生二子:钟、旃。钟生坚,坚生四子:策、权、翊、匡。权为吴大帝,匡承嗣炎。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4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氏族谱考:

            轩辕黄帝至东周平王的世系己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   周烈以下世系至南北朝前世系经《后汉书》、《新唐书》(卷74下周氏系序) 《二十四史.列传.周》校对考证后编撰.

黄帝<1代>   
玄嚣<2>黄帝正妃嫘祖之长子

  娇 极<3>   

帝 喾<4>[姜嫄]  远古时,炎帝后裔姜姓居有 (即今武功),有求 氏生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初无子,与帝喾郊祀,遇巨人足迹,悦而践之,即身动有孕。居期生子曰“弃”,乃为后稷,是周人生民之祖。《诗经》曰:“厥初生民,时维姜女原。”盖此之谓也。  

[后稷]
        姜嫄郊祀践巨人足,感而有孕,居期生子,以为不祥,弃子隘巷,马牛避而不踩,欲徙置丛林之中,适逢山森人众,又迁弃沟渠冻冰之上,飞鸟咸集,遮之以翼。姜女原觉有神呵护,遂收养之。因初时欲弃之,故名曰“弃”。
        弃为小儿时,戏耍就爱植树木,种麻菽,已而树木茂盛、麻菽丰美。及步入成人,遂酷好农耕。他有相地之宜,种植五谷,成果丰硕,农人纷纷效法,影响很大。帝尧知道后,即封他为农师。弃“教民稼穑”,天下尽得其利,弃之于民,功莫大焉,帝舜封弃于邰,赐号曰:“后稷”。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  


后稷<5>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史记》自后稷至于文王为   十五世,夏自禹起至于桀共十四世,代夏而兴的商自汤起至于帝辛共十七世,总共有三十一世,   而同时代的周人如何会只有十五世呢?后世学者对其的解释,一是认为在后稷与不窋之间的世系有脱落.   二是“后稷”本为官名,“稷”是虞、夏之际掌管农业的官名,为周人的世袭之官,在为官阶段,   都是以“稷”相称,而使个人的名字淹没了《史记·周本纪》载:   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媛的儿子,名叫弃。   儿时就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麦,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穑。帝尧举为农师,   封于有邰(今咸阳市武功县境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农业始祖的不朽功绩,遂建立了后稽教稼台。


不 茁<6>  

姬 鞠<7>   
公 刘<8>商初迁恂邑后迁渭南定居   庆 节<9>  
皇 仆<10>


<< 远古>>  


差 弗<11>   
毁 谕<12 >
  公 非<13>   
高 圉<14>   亚 圉<15>
  公祖类<16>  
周太王<17>商末迁岐山之阳创周诸候国  
季 历<18>   

姬 昌<19>即周文王   
姬发<20>即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灭商定都镐京始建了长达八百多年的周王朝   
姬 涌<21>周成王 (前1042-前1021)
  姬 钊<22>周康王(前1020-前996)
姬 瑕<23>周昭王(前995-前977)  
姬 满<24>周穆王 (前976-前922)


<<西周>>  


姬 扈<25>周恭王 (前922-前900)
  姬坚<26>周懿王(前899-前892)  
姬 辟<27>周孝王(前891-前886)  
姬 燮<28>周夷王 (前885-前878)   
姬 胡<29>周厉王 (前877-前841)  
姬 静<30>周宣王 (共和14年,庚申(前841-前827)   

宫 涅<31>周幽王 (前827-前781)   

宜 臼<32>周平王东迁洛阳中兴


周朝<< 东周 >>   

姬烈<33>平王少子,初封为汝坟侯,
尊为周姓始祖即:周烈   

姬懋<34>第二代世袭汝坟侯  
姬文<35>第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升<36>第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兴<37>第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晏<38>第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安<39>第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宏<40>第八代世袭汝坟侯   
姬明<41>第九代世袭汝坟侯   
姬隐<42>第十代世袭汝坟侯   
姬寿<43>第十一代世袭汝坟侯   
姬容<44>第十二代世袭汝坟侯   
姬休<45>第十三代世袭汝坟侯   
姬雄<46>第十四代世袭汝坟侯   
姬晖<47>第十五代世袭汝坟侯   
姬宽<48>第十六代世袭汝坟侯   
姬员<49>第十七代世袭汝坟侯   
姬成<50>第十八代世袭汝坟侯   

周邕<51>第十九代世袭汝坟侯,避秦灭杀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  

周秀<52>

<< 秦朝 >>  

周仁<53>汉复封汝坟侯.赐号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生十子,长曰球,执金吾,生平陵令应.   应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约,约生决曹掾燕,燕裔孙表

<< 汉朝 >>  

周球<54>汉仕至执金吾.生子:应  
周应<55>汉朝平陵令.生子:道
  周道<56>举孝廉拜郎中.生子:约  
周约<57>汉五官中郎将.生子:燕  
周燕<58>字少卿,汉决曹掾居安成.生5子,后皆至刺史、太守之职。5子号称"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5子为:周兴,居宋里,栎阳令;周羽,居东观里,东海太守;周仲,居宜唐里,兖州刺史.周明,居西南里,颍阳   令;周良,居遂与里。周燕家族因之盛极一时。  

周子兴<59>汉重合令居宋里.栎阳令.生子: 璆   周璆<60>汉朝社会名士.生子:党   
周党<61>汉建武年登第.生:纡   
周 纡<62>汉永平年登第.子1 ( 荣,其他子记载不详 )   
周荣<63>汉章帝、和帝两朝任尚书令.出为颍川太守,坐法当下狱,和帝思及周荣之忠节,遂转为山阳太守.   子2(兴 )   周 兴<64>汉永宁年尚书郎.子2( 景、其他记载不详 )   
周 景<65>(-168)汉建宁年太尉.字:仲向.初被招任事于大将军梁冀府,后调为豫州刺史,河内太守.好贤爱...   封为安阳乡侯.子4( 嗣,忠、翼,尚)   
周翼<66>东汉洛阳令.  子2( 道、 瑜 )  
周瑜<67>175-210东吴大都督. 子2( 循、 胤 )

点评

对比求证: 吉安周氏族谱摘要   江西省庐陵乌东周氏是三国时吴大都督周瑜唯一血脉次子都乡侯周胤承传后裔。三国名将周瑜系安徽庐江舒人氏。始祖后稷,盖黄帝嫡传。善稼穑,尧舜辟为稷官,封於邰。其裔古公亶父迁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7 20:03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3:55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5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48 周氏族谱考: 轩辕黄帝至东周平王的世系己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 周烈以下世系至南北朝前 ...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中文名:周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出生日期:公元175年逝世日期:公元210年职业: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主要成就:赤壁之战时率领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个人简介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将领。出生于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少年时即与孙《三国志》11周瑜头像坚之子孙策交好,妻小乔(东吴两大美女之一),有两子一女。周瑜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精于军略,为人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军。后图进中原,不幸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病故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详细内容请看《周氏族谱》(在江西省新余市凤阳乡焦木村内)大约是756页。编辑本段生平详述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汉太尉。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美姿貌”《吴地记》 ;“资质风流,仪容秀丽”《三国演义》),志向远大。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周瑜题跋像[1]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参见孙策平江东之战)。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阳。”(《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演义中为了抬高二乔身份,把她们的父亲叫做乔国老。)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也有说法,流离做光彩焕发貌讲。)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今江西峡江县,并非病逝之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时孙 权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他们只注意个人安危去就,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关键时刻,首先出面支持孙权的是张昭、周瑜、吕范、程普等人。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礼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可运于掌。于是,在建安七年周郎顾曲(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儿子送到自己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亦是人英,当然不愿如此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臣下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既贤且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宇,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数仆从、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行道义,整饬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  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对于孙氏,周瑜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九江蒋干。 蒋干仪容过人,很有才气,善于辩说,江淮人士,无人能比。 这次受命后,他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 周瑜猜出了他的来意,出来迎接,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不是来替曹操来做说客的吧?”蒋干被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颇为尴尬。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 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对他说:“我有军机密事,您先到外面客馆住下,等事办完,我去请您。”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人营中。这次,先领着他遍观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仍然置酒高会。席间,周瑜向蒋干展示了自己的侍从、服饰珍宝,并对他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只好微笑。 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 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入柴桑,周瑜率军击之,生俘邓龙。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第一个战略目标便是荆州。时刘备中原逐鹿失败,正寄居在荆州刘表那里。孙权也早看中了荆州之地。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打败了盘踞在那里的黄祖。羽扇纶巾的周瑜曹操恐孙权占了先手,在同年九月,大举挥师南下。时刘表病死,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力孤,无法与曹操争衡,率众南逃。曹操顺利占领荆州,骄横益甚,扬言要顺流而下,席卷江东。行前,曹操写信给孙权,信中说:“我奉旨南征,刘琮束手就擒。如今我训练了大军八十万,准备与您会猎江东。”  面对这种形势,东吴的谋臣将士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讨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迎曹”。他们说:“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只有鲁肃等少数人力主“抗曹”,然而不足以扭转局势。鲁肃建议孙权把周瑜从外地召回。  周瑜归来,便针对“迎曹”派的观点向孙权指出:“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孙权闻言大喜,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当夜,周瑜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心,消除他的疑虑,又单独进谒。他对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有水步兵八十万,心中恐惧,也不认真推测一下虚实,就提出了降敌的见解,这是没道理的。现在,我们可以认真地估算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十五、六万,而且是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之众;收降刘表的人马,最多不过七、八万,而且这部分人尚心怀观望、怀疑,并未一心一德。曹操统御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多,何足畏惧?我们只要有精兵五万就完全可以战胜他。请您不要迟疑,不要有所顾忌。”孙权听了,大受感动,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之言,大合我心!张昭等人,顾惜家人妻小,只为小我考虑,真让我失望。只有你与鲁肃的看法跟我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二人来辅助我的!五万人,一时难以凑全。但我已选好三万人马,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也已准备妥当,你和鲁肃、程普马上就可以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粮草,做你的后援。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假如遇到挫折,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那时,刘备欲率军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刘备于是进住夏口,派诸葛亮谒见孙权,孙权与刘备遂结成联盟,共同抗曹。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统兵三万。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周瑜及程普等和刘备部队会师,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此时曹军中已有疾病流行,刚一接战,立即败退,只好驻扎在江北。周瑜所部驻扎在南岸。  而后,周瑜部下黄盖献计:“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从黄盖计。便选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浇上油脂,外面用帐幕包裹,插上牙旗,做好火攻的准备。  黄盖欲诈降,于是先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交战之日东南风急,黄盖带领数十艘战船,乘风向曹营进发。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二里有余,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曹操留曹仁守江陵,自己返回北方。  周瑜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周瑜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五六千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亲带吕蒙去救甘宁,解除了甘宁之围。周瑜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周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曹仁于是退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赤壁之战,让曹操统一中国的进程遭到严重挫折,使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周瑜亦凭借此战声威大震,名扬天下。赤壁战后,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并于战时趁机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刘表旧部多附刘备。刘备为了进一步扩大地盘,到京口去见孙权,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为理由,请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使他得以控制荆州地区的局面。  周瑜上书给孙权,书中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太大,应该广泛招揽英雄人物才能与之抗衡;而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之人,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建策。  时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周瑜这一计划,非常有战略眼光。孙权当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一说死庐陵巴丘,今峡江县巴邱镇),享年三十六岁。周瑜墓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孙权部将,庐江舒人。出身士族,精音律,文武双全,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曾率兵破皖克浔阳、豫章、庐陵,镇守巴丘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建安十三年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建安十五年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厚葬本土,墓处庐江城东侧。  《江表传》载周瑜临终前给孙权的上疏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 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 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 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 三国志正文则记载周瑜上疏为:“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  周瑜死后,孙权穿上丧服为他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 周瑜精于音律,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中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会回头一顾。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只是曾经一度与程普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计较。程普后来敬重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的故事人尽皆知,但在历史上,两人实际并无过节,也无正面交锋。

     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调赋税以充军实,是否与周瑜见过面尚未可知。而周瑜病逝后,为他奔丧至吴的是周瑜的功曹庞统,也不是诸葛亮。

点评

历代人士评周瑜 :  ◆《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权曰:“公瑾雄烈,胆略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4:35
周瑜历史年表  熹平四年 175年 1岁 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同年孙策出生。  *初平元年 190年 16岁 周瑜从舒县到寿春,结交孙策;并将孙策一家接至舒县自己家中同住;周瑜与孙策升堂拜母。  (按:三国志中记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4:20
史书中的周瑜资料: 正妻:不详   妾室:小乔   连襟:孙策   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   周循(约201年~约218年),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官至骑都尉。娶东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4:09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0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55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 ...

史书中的周瑜资料:

正妻:不详 

 妾室:小乔 
 连襟:孙策 

 子女:两子(周循、周胤)一女 

        周循(约201年~约218年),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官至骑都尉。娶东吴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长女)。早卒。  
父亲:周瑜  
母亲:小乔周循,
配偶:孙鲁班  
兄弟:周胤  
一妹:周氏(其名不详)  史书记载  

【原文一】

        (摘自《三国志·吴书九》)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原文二】

(摘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瑜有一女、二男,权为长子登娶其女;以其男循为骑都尉,妻以女;胤为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母亲小乔 
        瑜有两男一女,长男循,次男胤,权皆厚恤之。  

三国志吴书曰:

「循有瑜风,早卒。」

      周胤,庐江舒县人,东吴名将周瑜次子。最初官拜兴业都尉,孙权将孙氏宗室之女为配,并且授兵千人,屯驻公安。孙权称帝时,封他为都乡侯,后来因为纵情声色被免官为平民、并迁徙到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要求赦免其罪、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孙权原本没有答应,后来朱然及全琮又上书替他求情,孙权才许可,可是赦令未到周胤已经病死在庐陵。 .

三国
周胤  性别 男  籍贯 [扬州]
庐江郡舒县人
[庐江县境春秋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

点评

周胤: 官至 行兴业都尉封都乡侯  家族资料 父亲周瑜  母亲小乔  配偶 孙氏宗室  兄弟姐妹周循,(还有一姐妹,曾嫁孙登,姓名不详)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孙权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4:16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1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09 史书中的周瑜资料: 正妻:不详 

周胤:
            官至 行兴业都尉封都乡侯  家族资料 父亲周瑜  母亲小乔  配偶 孙氏宗室  兄弟姐妹周循,(还有一姐妹,曾嫁孙登,姓名不详)  子女 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孙权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  曾效力过的势力 吴周胤 - 简明演义传记  周胤,东吴名将周瑜次子,在周瑜去世后为孙权所厚待。周胤的历史评价  ◆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  历史年表:  周胤,卢江舒城人,东吴名将周瑜次子。最初官拜兴业都尉,孙权将孙氏宗室之女为配,并且授兵千人,屯驻公安。  西元229年,吴大帝黄龙元年,  孙权称帝时,封他为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  西元239年,吴大帝赤乌二年,  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替他求情,说:  以下为引用内容:  「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于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于兴继,为胤归诉,乞饨余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不但要求赦免其罪、还要求发还他的兵马并恢复他的爵位。 孙权原本没有答应,回答:以下为引用内容:  「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于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后来朱然及全琮又上书替他求情,孙权才许可,可是赦令未到周胤已经病死在庐陵。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周荣周兴周景周崇周忠周晖周尚周异周瑜周峻周护周循周胤周氏(女儿)孙英一 高祖父: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官至尚书令。  二 曾祖父:周兴,周荣之子,官至尚书郎。  三 祖父:周兴之子,名不详。  从祖父:周景,周兴之子,字仲飨,官至司空、太尉,追封安阳乡侯。  四 父:周异,周兴之孙,官至洛阳令。从父:周尚,周兴之孙,周异之兄,官至丹杨太守。  再从父:周崇,周景长子,周异从兄,嗣安阳乡侯。周忠,周景之子,周崇之弟,官至太尉、录尚书事。  五 自己:周瑜,周异之子,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  兄:周异之子,名不详  再从兄:周晖,周忠之子,官至洛阳令。  六 子女:周循,周瑜长子,官至骑都尉,娶公主孙鲁班(孙权与步夫人之女)  周胤,周瑜次子,官至兴业都尉,封都乡侯,因罪免。娶孙氏宗室女。周氏,周瑜之女,名不详,嫁太子孙登(孙权长子)。  侄:周峻,周瑜兄子。官至偏将军。  七 侄孙:周护,周峻之子。  外孙*:孙璠,早卒  孙希,早卒  孙英,封吴侯。  *[注]:  (1) 孙璠、孙希、孙英为孙登之子,《三国志》中虽未记其母亲是谁,但为孙登嫡子的可能性极大,故这里推测他们的母亲是孙登的正妃,即周瑜之女。  (2) 周瑜长子周循早卒,无子。按周氏家谱,周瑜应有子女,但未见史书明确记载。  (3) 现有湘乡柳家湾(今湖南双峰)周氏家谱上记载,这一族就是周瑜次子周胤的后裔。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2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55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 ...

周瑜历史年表  熹平四年 175年 1岁 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同年孙策出生。  *初平元年 190年 16岁 周瑜从舒县到寿春,结交孙策;并将孙策一家接至舒县自己家中同住;周瑜与孙策升堂拜母。  (按:三国志中记载,周瑜访孙策在其迁居舒城之前,孙策亦自述与周瑜有“总角之好”;儿童14岁以下为总角,故周瑜访孙策应在初平元年之前。)  初平二年 191年 17岁 孙策之父孙坚身亡;孙策离开舒县,葬父曲阿,后迁往江都。(周瑜与孙策第一次分别)  兴平二年 195年 21岁 孙策受袁术之命平定江东;周瑜带兵粮到历阳支助孙策,一同作战,攻下横江、当利(此两处均为军事要地,乃大功也),击退刘繇,进入曲阿。而后周瑜还镇丹杨。(周瑜与孙策第二次分别)  建安元年 196年 22岁 周瑜与伯父周尚回到寿春。  建安二年 197年 23岁 袁术在寿春称帝,孙策与袁术绝交,自立门户。袁术欲以周瑜为将,周瑜只请求作居巢县县长。  建安三年 198年 24岁 孙策获封吴侯、讨逆将军。周瑜到居巢县赴任,趁机东渡回吴,加入孙策旗下。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周瑜建威中郎将。  建安四年 199年 25岁 袁术病逝。孙策授周瑜中护军,虚领江夏太守(江夏郡尚在黄祖手中)。周瑜助孙策攻破皖城,夺得庐江郡。孙策、周瑜分纳大、小乔。同年于沙羡大破黄祖,还定豫章郡、庐陵郡。周瑜留镇庐陵巴丘。(周瑜与孙策第三次分别)  建安五年 200年 26岁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从巴丘回吴,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向孙权举荐鲁肃。  建安七年 202年 28岁 曹操下书令孙权送嗣子入朝当人质(此时孙权无子,欲送为人质者疑为孙策之子),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周瑜反对,遂不送质。  建安十一年 206年 32岁 周瑜与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首领,俘获万余人。周瑜还备宫亭。  建安十二年 207年 33岁 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邓龙送吴。建安十三年 208年 34岁 孙权再次征讨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黄祖战死。同年,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带兵与刘备共同抗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 209年 35岁 曹操留曹仁、徐晃等驻守江陵。周瑜在南郡与曹仁对峙一年后,曹仁败退。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  建安十五年 210年 36岁 周瑜女儿出生。周瑜进京见孙权,请求发兵取蜀,孙权同意。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于巴陵巴丘。孙权素服举哀。鲁肃代周瑜领兵。程普代领南郡太守。

点评

史籍记载: 《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4:25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2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20 周瑜历史年表  熹平四年 175年 1岁 周瑜出生于庐江郡舒县。同年孙策出生。  *初平元年 190年 16岁 周 ...

史籍记载:
                   《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馀口……

点评

续: 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5 04:29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2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25 史籍记载: 《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 ...

续:
           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戚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於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故将军周瑜子胤,昔蒙粉饰,受封为将,不能养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纵情欲,招速罪辟。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於乌林,走曹仁於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於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况於瑜身没未久,而其子胤降为匹夫,益可悼伤。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於兴继,为胤归诉,乞匄馀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权答曰:“腹心旧勋,与孤协事,公瑾有之,诚所不忘。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无悛改。孤於公瑾,义犹二君,乐胤成就,岂有已哉?迫胤罪恶,未宜便还,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今二君勤勤援引汉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间,苟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护为将。权曰:“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适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於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3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55 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 ...

历代人士评周瑜 :

 ◆《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权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子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 

 ◆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曰:“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时人谣曰:“曲有误,周
郎顾。” 
 ◆孙权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蒋干称瑜曰:“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刘备间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三国 孙权  
◆吾得卿,谐也。——三国 孙策 

 ◆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三国 孙策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三国 程普  
◆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三国 王朗

◆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

——西晋陆机 
      ◆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东晋袁宏《三国名臣赞序》 
 ◆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拓荆州,因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孙权之称号也,顾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南宋陈亮《史论 酌古论 吕蒙》 
 ◆说者谓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周瑜未必胜。此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服矣。——南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五 
 ◆孙策攻打刘繇之时,济于横江,大破之于牛渚(即采石矶)。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枺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南宋 萧常 
 ◆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大义,鲁肃、吕蒙辈不及也。 ——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 
 ◆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清 李安溪《三国志集解》 
 ◆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清 李安溪《三国志集解》 
 ◆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民国卢弼《三国志集解》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4:5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48 周氏族谱考: 轩辕黄帝至东周平王的世系己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 周烈以下世系至南北朝前 ...

<<三国>>  

周胤<68>(200.-239)东吴都乡侯.  子3(纂、 豫、 泰 )  
周纂<69>(219-东吴威远将军. 子1( 敏 )   周 敏<70>晋左中郎将. 子1( 访 )                   << 晋朝>>   

周访<71>(259-320)字士达,晋征西将军\封寻阳侯 .子2( 抚、 光)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祖纂,吴威远将军。父敏,左中郎将。访少沈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初,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谓曰:“前岗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当世出二千石。”言讫不见。侃寻牛得之,因葬其处,以所指别山与访。访父死,葬焉,果为刺史,著称宁、益,自访以下,三世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周抚<72>(-365)晋元帝年镇西将军.子1( 楚 )字:道和.谥曰襄.强毅有父风,而将御不及.升平中,进镇西将军。在州三十余年,兴宁三年卒

  周光<72>光少有父风,年十一,见王敦,敦谓曰:“贵郡未有将,谁可用者?”光曰:“明公不耻下问,窃谓无复见胜。”敦笑以为宁远将军、寻阳太守。及敦举兵,光率千余人赴之。既至,敦已死,光未之知,求见敦。王应秘不言,以疾告。光退曰:“今我远来而不得见王公,公其死乎?”遽见其兄抚曰:“王公已死,兄何为与钱凤作贼?”众并愕然。其夕,众散,钱凤走出,至阖庐洲,光捕凤,诣阙赎罪,故得不废。苏峻作逆,随温峤力战有功。峻平,赐爵曲江男,卒官。子仲孙   周仲

<73>兴宁初督宁州军事、振武将军、宁州刺史。在州贪暴,人不堪命。桓温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称,复除仲孙监益、豫、梁州之三郡。宁康初,杨安寇蜀,仲孙失守,免官。后征为光禄勋,卒。   周楚<73>(-371)晋梁益诸军都督.子1( 琼 )字:元孙.谥曰定.起家参征西军事,从父入蜀,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父卒,以楚监梁、益二州、假节,袭爵建城公  
周 琼<74>晋建武将军.子1( 虓).劲烈有将略,历数郡,代杨亮为梁州刺史、建武将军,领西戎校尉  
周 虓<75>晋龙镶将军.子1( 兴)字:孟威.少有节操。州召为祭酒,后历位至西夷校尉,领梓潼太守。宁康初,苻坚将扬安寇梓潼,虓固守涪城,遣步骑数千,送母妻从汉水将抵江陵,为坚将朱肜邀而获之,虓遂降于安。坚欲以为尚书郎,虓曰:“蒙国厚恩,以至今日。但老母见获,失节于此。母子获全,秦之惠也。虽公侯之贵,不以为荣,况郎任乎!”坚乃止。自是每入见坚,辄箕锯而坐,呼之为氐贼。坚不悦。属元会,威仪甚整,坚因谓虓曰:“晋家元会何如此?”虓攘袂厉声曰:“戎狄集聚,譬犹犬羊相群,何敢比天子!”及吕光征西域,坚出饯之,戎士二十万,旌旗数百里,又问虓曰:“朕众力何如?”虓曰:“戎狄已来,未之有也。”坚党以虓不逊,屡请除之。坚待之弥厚。虓乃密书与桓冲,说贼奸计。太元三年,虓潜至汉中,坚追得之。后又与坚兄子苞谋袭坚,事泄,坚引虓问其状,虓曰:“昔渐离、豫让,燕、智之微臣,犹漆身吞炭,不忘忠节。况虓世荷晋恩,岂敢忘也。生为晋臣,死为晋鬼,复何问乎!”坚曰:“今杀之,适成其名矣。”遂挞之,徙于太原。后坚复陷顺阳、魏兴,获二守,皆执节不挠,坚叹曰:“周孟威不屈于前,丁彦远洁己于后,吉祖冲不食而死,皆忠臣也。”     虓竟以病卒于太原。其子兴迎致其丧,冠军将军谢玄亲临哭之,因上疏曰:“臣闻旌善表功,崇义明节,所以振扬声教,垂美来叶。故西夷校尉、梓潼太守周虓,执心忠烈,厉节寇庭,遂婴祸荒裔,痛窴泉壤。臣每悲其志,以为苏武之贤,不复过也。前宣告并州,访求虓丧,并索其家。负荷数千,始得来至。即以资送,还其旧陇。伏愿圣朝追其志心,表其殊节,使负霜之志不坠于地,则荣慰存亡,惠被幽显矣。”孝武帝诏曰:“虓厉志贞亮,无愧古烈。未及拔身,奄陨厥命。甄表义节,国之典也。赠龙骧将军、益州刺史,赙钱二十万,布百匹。”又赡赐其家。
   周兴<76>南朝宋益州刺史.子1<强>,其他子记载不详        
 << 南北朝 >>  

周强<77>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子1(灵起 )  

周灵起<78>梁通直散骑常侍,直阁将军,义阳太守,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子2<表、 炅.>

  周表<79>梁义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子1<才卿>    

  <79>周炅:(515-578)字文昭,以功进为平北将军。后卒于官,赠为司州刺史,改封武昌郡公,谥号曰"壮"。少年时豪侠任气,有将帅之才。初仕梁为江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封西陵伯,晋升为西陵侯,食邑500户。入陈,封龙源县侯,食邑2000户,终为江北道大都督,平北将军,武昌郡公,长子周法增嗣其爵禄。

  〈80〉三子:周法展,在南朝梁时曾官至南康内史,封临蒸县侯。子周罗睺周罗睺周罗睺,字公布,九江寻阳人也。父法暠,仕梁冠军将军、始兴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南康内史,临蒸县侯。      罗睺年十五,善骑射,好鹰狗,任侠放荡,收聚亡命,阴习兵书。从祖景彦诫之曰:“吾世恭谨,汝独放纵,难以保家。若不丧身,必将灭吾族。”罗睺终不改。陈宣帝时,以军功授开远将军、句容令。后从大都督吴明彻与齐师战于江阳,为流矢中其左目。齐师围明彻于宿预也,诸军相顾,莫有斗心。罗睺跃马突进,莫不披靡。太仆卿萧摩诃因而副之,斩获不可胜计。进师徐州,与周将梁士彦战于彭城,摩诃临阵坠马,罗睺进救,拔摩诃于重围之内,勇冠三军。明彻之败也,罗睺全众而归,拜光远将军、钟离太守。十一年,授使持节、都督霍州诸军事。平山贼十二洞,除右军将军、始安县伯,邑四百户,总管检校扬州内外诸军事。赐金银三千两,尽散之将士,分赏骁雄。陈宣帝深叹美之。出为晋陵太守,进爵为侯,增封一千户。除太仆卿,增封并前一千六百户。寻除雄信将军,使持节、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豫章内史。狱讼庭决,不关吏手,民怀其惠,立碑颂德焉。 至德中,除持节,都督南川诸军事。江州司马吴世兴密奏罗睺甚得人心,拥众岭表,意在难测,陈主惑焉。萧摩诃、鲁广达等保明之。外有知者,或劝其反,罗睺拒绝之。军还,除太子左卫率,信任逾重,时参宴席。陈主曰:“周左率武将,诗每前成,文士何为后也?”都官尚书孔范对曰:“周罗睺执笔制诗,还如上马入阵,不在人后。”自是益见亲礼。出督湘州诸军事,还拜散骑常侍。  晋王广之伐陈也,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秦王俊,军不得渡,相持逾月。

  〈81周罗睺,字公布,周罗睺得以美名远播,声望益重,遂得出为晋陵太守,进爵为侯。后再除使持节、都督豫章十郡诸军事、豫章内史,成为朝廷重臣。

           公元581年,隋代北周后,隋文帝杨坚开始遣军伐陈,以图完成统一大业。时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率军抵抗隋朝秦王杨俊的进攻。不久,陈后主投降隋王朝,晋王杨广派人持陈后主手书命周罗睺投降。周罗睺知大势已去,遂遣散士兵,然后投降。周罗睺投降后,隋文帝素知其威名,许之以荣华富贵,欲以重用。周罗睺流着眼泪回答说:"我陈朝覆亡,臣欲报效尽忠于朝而不能,今蒙陛下所赐,得以身全,已属幸事,至于富贵荣禄,则非我愿。"尽忠于朝而又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文帝闻其言,对他更为赏识。拜其为上仪同三司,后历任幽、泾二州刺史,民众皆称其能。开皇十八年(598年),隋征辽东,周罗睺被征为水军总管。次年,突厥侵犯隋朝北方边境,周罗睺随杨素征讨,功勋卓著,遂进为大将军。仁寿元年(601年),入为东宫右虞侯率,赐爵义宁郡公,转右卫率。   公元604年,文帝在仁寿宫被太子杨广所害。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八月,并州总管汉王谅(文帝子)在晋阳起兵,从者十九州。周罗睺得封为右武侯大将军,随杨素进讨。时陈后主叔宝死,周罗睺念故主之情,遂请示朝廷让其亲往哀悼,得到炀帝的同意。周罗睺披麻戴孝,以臣子之礼,送后主之灵至墓地。葬事结束后,周罗睺脱下孝服,回朝奉君。周罗睺两朝为臣、于故主、新君皆能尽礼,此举为世人所称,炀帝对此也很是赞赏,对他愈加信任。时汉王谅的起兵尚未平定,炀帝遂让周罗睺行晋、绛、吕三州诸军事,进兵围剿。结果在战斗中,周罗睺为流矢所中,不治而死。追赠柱国、右翊卫大将军,谥号曰"壮"。   子仲隐、仲安。仲安曾位上开府。仲隐字孟修,初以补献皇后挽郎起家。隋大业八年,授房陵郡东曹掾。唐武德四年,授柱国、平州刺史,同年又迁蓬州刺史,仍授大将军、平舆县开国公,食邑1000户;贞观六年,改授浦州诸军事、浦州刺史;十一年,迁雅州刺史,仍进爵上护军;二十一年,改授使持节、唐州诸军事、唐州刺史,封如故。

<80>周法尚(554-612)字德迈,右光禄大夫。周法尚是周炅的次子,少年受家庭影响,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长大后仕陈,以军工封山阴县侯,食邑500户,与长沙王陈叔坚不合,陈诬蔑周法尚必反,要拿他问罪,周法尚被迫逃归北周,封为归义县公。大定元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废北周静帝宇文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建元为“开皇”,拜周法尚为巴州(今四川巴中)刺史,因攻破三鸦叛蛮有功,历检校潞州(今山西长治)州事,改封谯郡公,食邑2000户。开皇十九年(594年),隋文帝东巡洛阳,召周法尚,赐彩缎良马,给鼓吹一部。后来率军伐陈,以行军总管隶孝王,转桂州(今广西桂林)总管。隽州(今四川越西)乌蛮叛乱,诏周法尚便道讨伐,一举击破。仁寿四年(604年),炀帝杨广弑父即位,迁周法尚为定囊(今属山西)太守,进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三年(607年)六月,隋炀帝北巡榆林(今属陕西),周法尚侍于行宫,拜为武卫将军,负责都督巡幸军政事务。四年(608年),黔安蛮向思多叛乱,周法尚领兵傤清江(今四川南部)击破之。回师又讨伐吐谷浑,别出松州(今四川松潘)道,逐捕逃散流亡的乱兵,改迁敦煌(今属甘肃)太守。后又征伐青海、辽东等地,以舟师直抵朝鲜道。大业七年(611年),杨玄感举兵叛乱,周法尚又与宇文述、来获等协力将他平息,以攻进右光禄大夫。同年十月,邹平(今属山东)人王薄、孟让等人在山东率众叛乱,朝廷又令周法尚讨平之。第二年,又率舟师渡海征高丽,在军中病死,时年58岁。。追赠为武卫大将军,谥号曰"僖"。周法尚有子6人,其中以周绍范最为知名.     


 <81>周绍范在隋大业三年(613)即起家为官。隋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周绍范为秦王李世民府库旦车骑。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周绍范于贞观五年袭爵谯郡公,累迁殿中大监、右屯卫将军,贞观七年加授左屯卫大将军,是年卒,谥曰敬。有子名道务。周道务起初因为是功臣之子而被养于宫中,其父周绍范死后,道务遂出宫还家。至其成人后,被唐太宗招为驸马,以临川公主嫁之。周道务历官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死后谥号曰"襄"。

<<隋朝>>  

周才卿<80>隋封:永城侯,谥曰敬。德延二州刺史.汝坟侯周仁之27代孙.太祖为<周强>齐梁州刺史.祖父<周灵起>梁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生子< 表、炅.> 父亲<周表>梁义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生子<才卿.>.周炅字文昭,为才卿公叔父.梁太清元年(547年),为弋阳太守。侯景之乱后,为梁元帝授为西阳太守,封西陵县伯.赠为司州刺史,封武昌郡公,谥号曰"壮"。生子:法尚.法僧<定州刺史>.法明.法展.<法展生子周罗睺,字公布.寻阳周氏家族开基祖>.<周法尚>字德迈,周才卿之堂弟.封爵山阴县侯.至周后,法尚得拜为开府、顺州刺史,封归义县公.隋朝法尚因功再进为右光禄大夫。后卒于军中。追赠为武卫大将军,谥号曰"僖.生子绍范\绍嗣 周才卿子2:归仁、怀义   

周归仁<81>(588-639)居山东青州即兖州,隋末恭帝义宁元年(617)登武进士,丁丑八国并楚,公扶天定难,居将帅,授魏节度使,赐玉带,迁湖广襄阳刺史,终于任所”。封息国公.子5: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
  <81>周怀义,任唐代太子右宗卫率.<<   唐朝   >>  

<82>周基,字崇业,曾任常州长史.怀义子.为临汝周氏的开基始祖。周允元即周基之子

  <83>周允元(636-695)字:汝良,周基之子.周允元于弱冠之年即中进士。延载元年(694年),累官至右肃政御史中丞,后拜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一次武后宴请朝中宰相,要求宰相们向其进善言。周允元说:"耻于君主不如尧、舜。"武三思闻听此言后,便上疏奏劾周允元贬斥朝廷,应予问罪。武则天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其为政之卓识却并不亚于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帝王。她不但没有责怪周允元,反而说;"周允元此语足以为戒,怎么能怪罪他呢?"周允元卒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死后被追赠为贝州刺史。武则天还亲自作七言诗一首以示哀悼,可见她对周允元是非常赏识的。  

周归仁<81>(588-639)居山东青州即兖州,隋末义宁元年登武进士,授魏博节度使左迁湖广襄阳刺史,封息国公.子5:贵珠、贵琼、贵瑛、贵瑰、贵璋.  

周贵珠<82>(604-673)字:元明.又子席珠.唐贞观年进士.司绩郎中. 子2:文颖、文 宝   

周文颖<83>(622-699)字:仲盛.又字奇敏.唐永徽年进士。任汝南太守.子2:安时\安世  
周安时<84>(651-717),字:朝用.唐总章年进士。授判史.生子二∶如锡、如鍉。得24孙   

周如锡<85>(673-757).字:彦德.唐垂拱年进士。左金吾大将军.授征南大元帅.迁徙:湖南宁远大阳洞   生十八子∶宏谦、宏量、宏德、宏度、宏休、宏直、宏章、宏慎、宏正、  宏让、宏道、宏亮、宏颂、宏交、宏本、宏明、宏初、宏立。    
     <文进士6人\武进士12人>          连同胞兄弟如鍉所生六子∶宏悯、宏懔、宏惯、宏侧、宏臆、宏惮.        

  周家24兄弟均为进士及第入仕,当时被赞誉为大唐二十四才子。          唐初以前,江永为荒蛮之地。唐贞观末年,鄱阳林士弘自称楚帝,据江南、六州之乱旷日持久,          至唐玄宗开元时,钦定周氏如锡、如鍉弟兄挂印南征。          平定叛乱之后,周氏兄弟已近年迈,子嗣24人,族谱称之为“二十四宏”。        至唐天宝年间,各宏族人分散各地,其中在永明县择地落籍有11宏,上甘棠的周氏族人便是其中一支。

  周宏谦<86>(716-779),字:唐天宝元年进士.朝议大夫
  周从昌<87>(744-810),字:雨轵.唐永泰元年进士, 廉、白二州刺史.由宁远始迁湖南道州   
周寓<88>(784-846)字:丞夏.唐永贞元年进士. 颂州太守   
周惟简<89>(808-875)字:居正.唐长庆初年进士 .嘉鱼县令
周镶<90>(827-892)字:怀玉.唐会昌初年进士.翰林学士

  周彦朴<91>(846-926)字:幼真.唐大中末年进士.延安太守周矩 

 周矩(895—976),字必至,号云峰,原籍金陵(南京),泰和南岗周氏始祖,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进士,官至西台监察御史,中国古代水利名家。


  周矩生活在五代十国我国历史上社会非常动乱的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改朝换代频繁,安居乐业艰难,尤其作为大都市的金陵,更是动荡不安。为避唐末之乱,于天成末年(930年),周矩携全家老少,跟随在吉州任刺史的女婿杨大中从南京迁徙到泰和县万岁乡(宋改信实乡,现为螺溪镇)这一比较安定的乡村定居。他买了几亩田土,期望过上安定、悠闲的田园生活。可他寓居农村,更能体察基层民众的劳作和生活,当看到当地民众比较贫穷,甚至衣食无着时,忧国爱民之心使他坐不住了。他要弄清缘由,问个究竟,为民解难。某年初夏的一天,他见几个光着被太阳晒得黝黑膀子的老农在树下乘凉,便走过去攀谈起来。他问:“老伯,这里土地肥沃,人也勤快,可为何绝大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住茅房,生活如此清苦?”老农回答说:“先生,你不知道呀,当地水利条件差,水源缺乏,种田全靠天吃饭,遇到旱年颗粒无收,丰年也因缺水一年只能种一季,且旱年多于丰年,虽沃野千亩又有何用?今年看来又是旱年哟。”“你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吗?”“我们年年烧香拜佛,扛菩萨做法事,但无济于事呀!只怨我们命苦,出生在这个鬼地方。”另一面黄肌瘦的老农无可奈何地说。“哪为何不兴修水利引水灌溉?我们应当相信科学。”老农回答说,“我们历来靠老天爷帮忙,何况没钱难办事,又无人组织,如何修水利?许多人只得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如今万岁乡是百业凋零。”一席话说得周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接连几日他都深入田间地头作认真的调查研究,盘算着兴修水利造福乡民之事。但需要一大笔钱,并且兴修水利费时费事。思量再三,他决定独家承担这一造福民众之事。当他将想法同家人一说,立即遭到多数人的反对,虽说家里有些积蓄,算是大户,但一家人日后过日子要开销,还不如到县城去开店做生意,怎会做赔本的买卖。周矩是一个有主见敢作为的人。他最终说服家人,毅然开始兴修水利这一义举。  此后,周矩不顾风吹日晒雨淋,考察水源和地理环境,足迹踏遍了螺溪、禾市、桥头等乡、镇的山山水水,经过考证,决定采取筑陂引水的方式,将氵邕水引来灌溉。公元937年冬,经慎密选址,精心筹措,独家出资,在氵邕水上游的槎滩村畔,以木桩、竹筱压为大陂,长一百余丈,横遇江水,开洪旁注,创筑槎滩陂;并在其下七里许筑减水小陂碉石陂,储蓄水道,使无泛滥;开渠三十六条,灌溉高行(今禾市镇)、信实(今螺溪镇)两乡农田六百顷(合9000亩)。当清澈的河水顺着沟渠流入干旱的稻田时,乡民们高兴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从而使易旱之地旱涝保收,皆成丰收良田。又购置山参口山和城陂筱山,将每年山上的收入供维修陂渠之用,使筑陂不侵用他人之财物,修渠不花费别人之钱粮。并规定,陂为二乡九都灌溉公陂,不得专利于周氏。他这一创举,惠及千万农民,使他们解决温饱,摆脱贫困。  槎滩陂历经一千余年,经过历朝历代的多次维修,不断得到拓展和完善。解放后,泰和县政府又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扩修,至使这一古陂灌溉面积达6万亩,至今仍发挥着效能。  为开发民智,倡导科学,周矩在乡间还创办义学,教书育人,开启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之大门。  周矩凿山筑陂、疏山导流、挖渠引水、造福人民,使旱灾频繁的高行、信实两乡,变成了吉泰盆地鱼米之乡,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不但乡民称颂,且得到皇帝的嘉擢,南唐元宗保大甲辰(944年)春,被晋封为金陵西台监察御史。  他在江南地区的水利建设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槎滩陂(含周矩墓)于2006年12月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虞宾<92>(904-963)
字:光国.唐天复初年进士,光州刺史.光禄大夫.生十二子∶从远 、从 本   
周从远<93>(923-983)字:仲长.宋建隆年武进士,马步指挥史.生子一∶智强

 <<  宋朝  >>   

周智强<94>(944-1007)字:健行.宋处士.仁孝有义,教子有方.隐居月山之严田.诗书自娱\颐养天年.葬营道安心寨  
周怀成<95>(967-1022)字:孟匡.(即辅成)宋大中祥符进士.黄冈尉.桂阳令  

周敦颐<96>(1017-1073)元公,字茂叔,号濂溪先生,为宋理学创始人.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下诏对周敦颐赐谥“元”,称元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下诏将周敦颐与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五人从祀于庙庭,又加封周敦颐为汝南伯。宋理宗宝祐元五年(1257)和景定四年(1263)分别颁御书“九江道原书院”及“道州濂溪书院”院额。元代仁宗延佑六年(1319),加封周敦颐为道国公。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敦颐之父周辅成从祀于启圣祠。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朝廷下诏修周敦颐的祠堂墓寝,并优恤其子孙,免其差役。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朝廷下诏取周氏嫡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周氏嫡孙周嘉耀世袭五经博士,自此周氏子孙世袭充任五经博士成为定制。  

            周敦颐;原配:陆氏.子一(寿).继配:蒲氏,子一{(焘)<97>鲁迅、周恩来之先祖。宋元祐三年(1088)进士。初为黄池令,累迁至两浙转运使,官终宝文阁待制,随父徙居南康莲花峰下。善作诗,在浙江时与苏轼唱酬甚多。著有《爱莲堂集》传世。子二人.孙5人}.周敦颐  周敦颐,宋朝道州营道(现今湖南道县)人,著名哲学家,谥号元公(谥号,死后所给的称号),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周敦颐曾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书院是他讲学的讲坛,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肇始者。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7:1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娄底梅林周氏   始迁祖文旺公,明洪武18年(1385)自江西泰和迁居湘乡涟水金盆湾,今属娄底。生三子:景春、景聪、景源。景源裔数世而他徙,景春开明、华二房,景聪四传至嗣渊,由金盆湾迁秀溪,生兴禄、兴福,兴福由秀溪迁八湾,开八湾房。兴禄五传生召田、召朋,召朋由秀溪迁安化大福坪;召田三传至思印,迁西阳。清嘉庆2年(1797)建祠,道光14年(1834)始修族谱,1925年续修,1995年三修。

班序:文景志武嗣,兴宗世应廷,召希思德懋,朝福永自新。作述承前烈,诗书裕后长,传家敦孝友,护国秉忠良。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7:1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纬27°27′-28°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东西最大宽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5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总人口113万人(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 涟源杨家滩,俗称杨市,是湘中腹地的古老集镇。唐高祖武德年间,商贾云集,现老街溜光的青石地板,就叩响行人的脚步;东街“亭子里”的古建筑,还完整地保留48个天井,堪称一奇。那纯朴的民风,谁都会发思古之幽情。老桥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时,站在明代修建的吊满木莲的石拱桥上眺望,涟水的支流孙水,从逶迤层迭的龙山缓缓流来,穿过古镇,与涟水汇合,流入湘江。河水清清,水草萋萋,晃晃摆动,小鱼不时出没,宛如一幅色彩明快、峋丽多姿的山水画。潇湘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摄过电视剧。  “犀牛望月”、“龙潭吸水”、“九江庙碑林”、“天柱峰”和庵堂寺观等“杨市八景”,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位于镇西南2公里的桥头冲蒋湾里,是当地著名作家蒋牧良的出生地和张天翼的祖籍。附近的龙潭湾,碧水萦绕,浓荫叠翠,怪石嶙峋,树木参天、奇花异草,遍布林间。“九江庙”里原留存唐宋元明历代古碑50多块。镇西南5公里的“天柱峰”,有庵堂寺观多处,主峰附近的“云集庵”,有幅楹联:“云开五色随天岭,集合千祥拥柱峰”,将“天柱峰”、“云集庵”两个名字镶在联中。可惜这些名胜古迹,都被当成“四旧”革除得荡然无存。镇西3公里处,杨梓江中一石头活象犀牛,人们称它“犀牛望月”。有一对联,仅有上联“犀牛西眠,犀牛杨梓对愁眠”,至今无人对出下联。  旧时,孙水通航,这里是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工业品,都在这里集散。抗战期间,湘黔铁路东段通车,很多工厂、学校从大城市疏散,到这里开店、办学、设厂。当时省立周南女中、湖南私立岳坪中学都在这里办过学,因此,有“小南京”之称,并流行“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闹闹杨家滩”的民谣,足以反映其繁华。]
 楼主|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7 20:0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庚捷 发表于 2013-5-15 03:48 周氏族谱考: 轩辕黄帝至东周平王的世系己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 周烈以下世系至南北朝前 ...

对比求证:
吉安周氏族谱摘要   江西省庐陵乌东周氏是三国时吴大都督周瑜唯一血脉次子都乡侯周胤承传后裔。三国名将周瑜系安徽庐江舒人氏。始祖后稷,盖黄帝嫡传。善稼穑,尧舜辟为稷官,封於邰。其裔古公亶父迁岐山周原立国,故有周焉。古公曾孙周武王克殷,建立周王朝,历八百余年。至赧王延,为秦所灭,黜为庶人,迁居惮狐,因曾为周天子,百姓号曰周家,后裔以“周”为氏。赧王生子阳、平、里、坚;坚亦曰亚尖,生子伯阳,伯阳自惮狐徙卷,生子平山;平山生子勃,勃官至丞相,封降侯。生子胜之,亚夫、坚,亚夫官至太尉,丞相,封条侯,生子华。华生子秦怀,秦怀生子南田,南田生子辟。辟擢齐郡太守,遂居家焉,生子堪,堪字少卿,官至太子少傅,光禄大夫,生子员,员字泽润,官至齐郡太守,生子秘,秘擢陈留刺史,徙居汝阴,生子义山,义山字季道,生俱慧根,生子清,清字宇清,擢舒令,晋庐江太守,遂家于舒城,生子荣,荣字平孙,官至太守,尚书令;后世子孙颇为显赫,为庐江舒周氏大族。高祖兴,尚书郎;从曾祖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曾祖术,字仲尚,豫章太守,祖异,洛阳令,考瑜,字公瑾,擢吴前部兵马大都督,拜偏大将军,领南郡太守。生子二:长曰循,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配孙氏尚公主,讳鲁班,字大虎,吴主孙权女,步夫人所生,循卒,改适全琮。次曰胤,初拜兴业都尉,后封都乡侯,配孙氏,因言语忤主而谪徙庐陵郡,上党召还复爵,会卒庐陵乌东,葬乌东。周彻(女)配皇太子孙登。   周胤生于汉建安五年庚辰(200)十月廿八日子时。其自幼敦敏,生性灵异,故父瑜公尤为喜爱,视为掌上明珠,悉心调教,将所学倾襄相授,弓马骑射,刀枪棍棒益无所不通,尤机谋韬略,尽得其父真传,憾受宫庭争斗累及,未展其才。黄武四年(225),拜兴业都尉,娶帝宗室孙皎幺女,授兵万人屯公安。黄龙元年(229)封都乡侯,嘉禾四年(235),受宫庭争斗牵累,以致言语忤主,谪徙庐陵郡。初,吴帝孙权娶谢夫人、徐夫人、步夫人、王夫人、潘夫人为妻,而权则宠爱步夫人。徐夫人生子名登为长子,立为太子,即胤公妹周彻夫婿也。步夫人生子名孙和。登母徐夫人因妒忌步夫人而失宠被废,故权不喜太子登,则因宠爱步夫人而偏爱其子和。孙登生性随和怯懦,见父皇溺爱弟孙和,亦颇亲且敬,常有欲让太子位心。周胤见妹婿如此懦弱,经常暗发牢骚,替妹婿不平,久之传入孙权耳,权遂不悦,认为胤干涉其家内事,乃罪责也。故将胤公贬出京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胤公接旨后,携眷属家小仆从自吴都建业经长江到庐江,寻阳,鄱阳湖。船至鄱阳湖心,胤公久久伫立舟头,面对浩瀚湖水,想起父亲在此训练水军宏伟壮观场面,不禁潸然泪下。船过鄱阳湖,沿赣江到达庐陵郡治所高昌(现江西省吉安市治地)。赤乌二年(239),胤公因思母思家心切,忧郁成疾,生命垂危,家人致书其母小乔夫人,乔夫人亦思念远徙庐陵郡儿子、孙子,托诸葛谨,步骘及朱然等原周瑜部属,请求孙权,召还胤公,复其爵位。孙权看在当年爱将周瑜保吴江山面上,加上小乔夫人、瑜公部属等求情,遂准奏,召胤公回京复爵。胤公接旨,携夫人、儿子(豫、泰、纂)及仆从等走陆路东归京都建业。原想仍走赣江水道回归京都,因胤公逢喜事,此时心情较好,病倏好许多,又因自幼喜爱山水,遇此机会,遂择陆路往北下九江转东归京都建业,沿路好观赏风光美景。当行至江西省原庐陵县油田九龙山脉脚下时(现吉安县油田镇小庙前北边村),忽听天空有只乌鸦仙鸟“哇”欢叫一声,胤公此刻灵机一动,感慨曰:“鸟儿、鸟儿,尔叫‘好’还是‘坏’?若是叫‘好’,尔连叫三声,引吾前行,吾乃家居于此也。”鸟儿此时颇有灵性,似懂胤公言,围绕胤公盘旋一周,连叫三声,意为“好、好、好”,遂展翅飞向一四面环山,中央开阔平敞地方,停于树上。胤公见此情景,率家人跟到该处,见山青水秀,风景秀丽,如诗如画,喜不自胜。派人打听此地何名,当得知名曰带源时,遂仰天自言曰:“呜呼!吾欲东归,有仙鸟带路于此,乃天意始然,吾何逆天乎?自今而后当以乌东命名也。”言罢,大笑数声,又悠悠自言曰:“乌东、乌东,后人有此福地,吾无憾矣!”胤公言毕,面带笑容,慈祥可亲,安祥合目骑于驴背上,良久不再言语,待家人警觉,已仙逝矣。举家老幼无不哀恸,尤胤公妻孙夫人,更悲恸欲绝,亦从夫九泉也。夫妇均殁于七月七日午时,合葬庐陵乌东(今江西省吉安县油田镇大庙前村委小庙前北边村)。胤公享年四十,夫人享年三十有八,生子有三,即豫、泰、纂也。乌东周氏由此而得名。   长子周豫,汉建安二十二年丁酉(217)正月二十六日申时吴都建业生,从父徙居庐陵郡乌东,弟兄三人安葬父母于乌东后,与三弟周纂东归京都建业受封袭爵,后还居老家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舒城)。   次子周泰与弟周纂属孪生兄弟,均于汉建安二十四年己亥(219)八月十六日卯时吴都建业生,弟兄皆从父徙居庐陵郡乌东,安葬父母于乌东后,泰公留守父墓,亦袭都尉,吴宝鼎二年丁亥(267)袭封都乡候,遂始家庐陵乌东焉。泰公仙逝后,与刘氏恭夫人合葬乌东小庙前北边村九龙山龙脉上,该墓世代保护完好(墓有原始的糯米、桐子油、细沙掺和结合构成),其后世居乌东。   三子纂,从兄豫回京都袭都尉,后以军功升吴威远将军,吴平权失,回乌东与族侄团聚,后寻风水开派安成郡蜜湖村,为江西省安福县枫田蜜湖之祖。   泰生子三,光苑、光煦、光熙。光熙讳敬,擢晋宜春令,后转兵部尚书椽,生子范,亦曰垠,字世范,擢晋桂阳兵马使,生子显、柏。显生达。达生崇武。崇武生坦。坦生昉,仕齐为博士大夫。昉生徵,擢桂州刺史,授兵部尚书。徵生玢,擢庐陵太守。玢生穆,为江西省石阳令。穆生汾翁,为隋陈行军总管,骠骑将军,浙江会稽刺史。   汾翁生于梁太平元年丙子(556)二月八日巳时。自幼喜读书,善诗文及琴棋书画,通经史百家,精十八般武艺,尤兵书战策,无不通览。年二十,遂投笔从戌。先投陈主,不为所用,后游历中原,得遇隋文帝扬坚而从之。帝与语,惊其才,遂委从事参军。因战功累累,授骠骑将军。开皇八年(588)冬,文帝大举伐陈,与新义公韩擒虎并为先锋,居其副,乃伐陈九十行军总管之一,大军开进,与韩擒虎兵出庐江,拨南豫州,迫陈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降。帝闻大悦,君臣共庆之。明年(589)春,克建业,生擒陈将任蛮奴,寻又获陈主叔宝,陈平,归清河公扬素麾下,后再度率师平定陈地之乱,为大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任寿二年壬戊(602),转镇浙江会稽,擢会稽刺史。大业元年乙丑(605),诰授奉直大夫。汾翁戌马生涯中,尤推崇孙武,善奇谋妙计。平陈之姑熟、建业等大战役,乃其所谋也,为文帝顺利平陈起到决定性作用,至天下平,重建会稽。至大业末,炀帝开运河,通济渠,劳民伤财,国事日非,各地民众相继举事。眼看大隋将亡,江山将易主,汾翁遂携眷属避居江西袁州北门(今江西省宜春市),开馆授徒。隋亡唐兴,天下太平,汾翁还居原籍江西庐陵乌东,续塾立教,以书育人,浇培桃李。于唐贞观二年戊子(628)冬月二十八日午时庐陵乌东殁,葬吉安县油田九龙山乌东带源河江祠月形山,享年七十二岁。娶吕氏,诰封宜人,晋封一品夫人,南陈永定二年戊寅(558)三月十九日卯时生,唐贞观十三年己亥(639)腊月二十三日辰时庐陵乌东殁,葬与夫合墓,享八十一岁。生子四,孟仁、仲仁、汉仁、举仁(汾翁公墓在吉安县油田镇九龙山乌东带源月形山,有原始的墓碑存在)。孟仁后裔迁沧溪(何省、何县、何乡、何村?请宗亲告知),仲仁后裔徙湖南长沙府沅江县(何省、何县、何乡、何村?请宗亲告知),汉仁下未详(何省、何县、何乡、何村?请宗亲告知),举仁生敏,敏生隐,隐生以清,以清(任唐监察御史,有原墓碑存在),生四子,长子沂贤公仕宜春令(后世居乌东),沂贤生子二,长子守已(守已生安一,安一生达道、达德,安三生达文)、次子守素(守素生安二,安二生达行、达仁),次子沂滨(迁江西吉水县泥田)生子整(任唐大评理事),整生庭显(生子齐)、庭光(生子国俭)、庭实(生子德操)、庭充(生子遵、述、逵、达);三子沂渊(迁江西泰和南江),沂渊生威、威生矩,任南唐西台监察御史(矩生二子,长子翰,漆田居祖,次子羡,爵誉居祖)。四子沂漳(同兄沂滨迁吉水泥田,子桢居吉水栎坑),沂漳生桢,桢生庭瓒(庭瓒生茂迈居或多或栎坑,茂进居栎坑,茂迁居仓前),其后迁吉水桑园。   从此,“四沂祖”后遂为江西省庐陵乌东周氏大族,后裔遍布江西庐陵各地乃至全国海内外,可谓人才辈出,族大显赫,名扬天下,如宋代三朝重臣周必太,一代伟人周恩来,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近代大文杰鲁迅、周扬、周谷成、周立波等名人。为周氏瑜公后裔引以为豪,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不断地努力学习,奋勇前进
            

点评

对比有异: 1,瑜 字公瑾 东吴大都督 子二,循,彻(胤),女一配吴国太子登 2,胤 都乡侯 乌东开派祖 子三,豫,泰,篡 3 泰 都尉 子三,致,政,敬 4 敬 字光熙 宜春令 子一,垠 5 垠 字世范 兵马使 子二,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5-17 20:12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19 19:22 , Processed in 0.0333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