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山东青岛即墨周氏述略

[复制链接]
杭中医周强 发表于 2016-3-22 20: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杭中医周强 于 2016-3-22 20:54 编辑

作者孙鹏,周世强,周会民
即墨周姓源流分布有:章嘉埠支派,留村支派,流亭支派及军屯支派。
一.章嘉埠支派
章嘉埠周氏,明初迁墨,清同治乙丑进士周铭旗著《即墨乡土志》载来自汝南,始祖迁居城北张家埠。乾隆十年《周氏族谱》载:“吾家谱创始于先工部”,系其六世祖明工部都水司主事周如纶始修。首部宗谱遭明末壬午战乱而化为乌有。一世周伯荣迁墨城北乡之张家埠,明泰昌时,因周如砥任国子监祭酒,德高望重,重孝义,敦睦善,尚文重教,文章名天下,受朝廷多次嘉奖,故改之为章嘉埠。
章嘉埠周氏先后十次修谱,现已传至25代,2600余户,11000余人。自六世分为五十六支派,遍布即墨、崂山、青岛、潍坊、烟台、海阳、莱西、莱阳、胶州、东北三省等地区,达70余村庄(不计其它村庄散户)。其各支系居住分布:璧、瑕、如锡、如金、莹、如璋、如璜、如环支系居章嘉埠。如纶支系居中障村、林家土桥头、起戈庄等。如锦支系居石河头。如珠支系居河南、自治港,小李村。如砥支系居新生、后庵、西障村、车家沟、坊子街、大同、考院、塔元、王家庄、宫家庄、崂山区华阳、太平村、程戈庄、马戈庄、小涧、青岛市区四方、台东、西镇等。如京支系居章嘉埠、青岛市区、烟台市等地。三畏支系居姜戈庄、后寨、章嘉埠。三玉支系居莱西市夏戈庄二村、三村。三策支系居章嘉埠、埠后、韩流庄、潍坊市。三重、三省、三勿支系居章嘉埠。三锡支系居平度市高村、沙窝、古岘及潍坊市等。东、南、西、北发支系居刘家庄,毛戈庄等地。廷瑞、廷珍、廷宝、廷槐、廷枝支系居章嘉埠、河南、留村、青岛市南区、莱西市狼埠及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辖村庄。如江、如海、如湖、如汉、如丰支系居刘家庄。乾、鹏,鹅支系居赵戈庄。鸣、鹤、鸾支派居刘家庄、西尖庄、贾西。四时、四舜支系居刘家庄、泉庄、南辛庄。四方支系居刘家庄。四箴支系居三甲、小侯疃、南坊庄及青岛市南区。四浩支系居海阳黑岚埠村。四端支系居刘家庄。四维支系居章嘉埠及东北三省。如川、指南、思忠支系居周家辛庄。达、臣支系居河流庄、葛埠、洪沟、湍湾等村。
二.留村支派
据清同治己丑进士周铭旂著《即墨乡士志》载,明朝洪武初年周姓始祖周安住由河南汝南迁居于此。据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魏国公徐辉祖奉旨建鳌山卫,因周安住与其父中山王徐达相善,携父老迎请辉祖于家中。辉祖授田数顷,称周氏里居为留村。留村实有挽留辉祖的意思。周氏在留村繁衍生息已25代,至今已620余年了。
始祖周安住以下,二世至四世俱单传,勤俭务农维生。至五世兄弟三人,长子周岐、次子周福、三子周邠。周邠无嗣。周福生二子,移居鳌山卫街道金家旺村。
周岐生二子,长子周臣、次子周官。周臣为长支宗派,周官为二支宗派。周臣生五子,分别为长支第一支宗派,长支第二支宗派、长支第三支宗派、长支第四支宗派和长支第五支宗派,统称《世恩堂》;周官生二子,分称为二支第一支宗派和二支第二支宗派。二支第一支宗派分称为《清遗堂》《毕露轩》《录竹园》和《同恩堂》四个堂号;二支第二宗派总称为《继志堂》,分别有《作霖堂》《东亦政堂》 《一水亭》三个分堂号。
自明朝崇祯甲戌(1634)至今,留村周氏已六次编修周氏族谱。据最近一次(2011)续修族谱统计,周氏现有约4000余户12000余人,分布在即墨、胶州、莱阳三市,其中即墨有67个村庄,胶州一个村庄,莱阳三个村庄,另外东北三省均有留村周姓族人。
三、流亭周氏
流亭位于即墨城南三十华里,原属即墨县仁化乡古镇社流亭疃,今属城阳区。流亭周氏始祖周百乐,于明永乐二年(1404)从云南乌撒卫迁居流亭。周百乐长子道仪,二子始能,系流亭族人二大支。至今已传24代。后裔长支大多迁徙他乡,有后桃林、北疃、寺后、丰家村、小金家、东小水、庆余屯、刘家台等。二支多仍居流亭,亦有徙居他乡者,有翁窑头、小水、八里庄、双埠、院后、北疃等地。周氏族人徙居他乡者共有20多个村庄,人口达1.3万余人。流亭《周氏族谱》第一次修谱是咸丰五年(1855年),第二次修谱是民国七年(1918),2011年第三次续修谱书。
四、鳌山卫支派
原籍江南凤阳府寿州县东南乡鹊儿窝人。明永乐时,始祖周南以军功授鳌山卫世袭指挥,清雍正十二年裁撤卫所,其子孙遂入籍即墨定居于此。其族人先后徙居新民村、黄哥庄、周家高哥庄、韩家后寨、王圈、烟霞等村以及平度市朱家庄及崂山石人河、铁旗后等村。
五、其它支派
金口周家屯周姓,系明初周姓由雄崖所千户派遣来此地设屯开荒以供军需,称周家屯(今属金口镇)。周家屯是雄崖所八屯之一。灵山周家疃是鳌山卫军籍周姓于清雍正十二年撤卫时,周姓徙居此村。原村名称任家沟。后任姓无后,周姓繁衍,改称周家疃。蓝村周家屋子周姓是清乾隆时(1736-1795),周姓夫妇从胶州周家村逃荒至此,见此地长草,断定必能生长庄稼,便搭小屋居住。后形成村落,称周家屋子。

即墨周氏名人
章家埠支派名人
周氏自明清两代共涌现出进士8人,举人10人,贡士27人。
周 赋 字良卿,累赠朝议大夫,右春坊,右中允,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重文尊祖,乐善好施,信义立世。
周如砥(1550-1615) 字季平,号砺斋。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国子监祭酒,经筵讲官兼翰林院学士。卒后,赠通议大夫,礼部右侍郎,谥文穆。周如砥体貌丰隆,眉须清秀,目光炯炯旁射,生平沉静,端严寡言,为人义和。升国子监祭酒后,为提升朝臣的道德修养,他曾选历代官员优秀可举事迹绘成图录,名《中学》,皇上看后大加称赏。一生著述颇丰,载《明史》及《山东通志》。有《周太史文集》三十二卷、《道德经注》二卷、《国史漕运志》二卷、《周氏管见》《青藜馆集》四卷、《青藜馆法帖》四卷行世,文集入四库全书存目。
周如纶(1552-1601) 字叔音,号少东,万历四年(1576)举人,万历14年(1586)进士,历任襄阳知县,工部都水司主事,山西代州司马。心忧其民,勤于政务,任内“清赋额,治巨盗,平滞讼”,深得民望。为人乐易无忤,乐善好施,相貌清秀颖异,恬然沉毅,著有《周工部集》《什一草》《翠园法帖》《见少集》。
周如锦(1560-1633) 字叔文,号念东。两拟解首,中副车,三博副卷。以选贡官至盐运司运判,以文章科第驰聚艺林。聪明嗜学,博览能精,读书一经目览终身不忘。善攻诗书,为文汪洋恣肆,文奇气横,千言立就。长老成器,不涉及他人是非,专心致力做学问,习学著述。为人正直,凡有人相求时不随意许诺,不事张扬,而尽力想方设法为人谋划操办,直到事情办出结果才示于人。著有《四书唾雾集》《紫霞阁文集》十二卷。
周士皋 原名耀,字子寅,号溟厓,又号明厓。万历三十年(1610)进士,授都察院观政。工古文辞,与济南王象春齐名。见人困厄,如己之疾,不解不快。置义田三百亩,以赡族人。著有《雅音会编》《溟崖诗稿》《制艺》行世。
周 燝 字子微,号方厓,恩贡生,历官南雄知府,政简刑清,民立“去思碑”以颂德。著有《玉晖堂随笔》《玉晖堂诗文集》《夜奏存草》。政绩载《南雄名宦》。
周 蕃 字广生,顺治乙未(1655)武进士,例授武德骑尉,候选守备。
周 旭 字元之,顺治甲申贡生,少年有文名,潜心理学,以清洁自矢,惟以诗自适,一生喜游,寄情山水,所至题咏。游广东、南京、广陵、江苏、浙江、中州等多地,著有《黄鹤游》《舟中游》 《寒蝉吟》等集多卷。
周来馨 字偕芳,雍正庚戌(1730)进士。任河南临颖知县。壬子河南文武同考试官。著有《雲壑小草》《雲壑制艺》。
周志让 字芸恭,号抑斋,乾隆甲子明通进士,历任广东三水县、新会县知县、署连州直隶州知州、广州佛山府同知、连山厅理猺同知。著有《六息轩制艺》《六息轩诗集》。
周志訚 字叔和,号北阜,又名沽村。乾隆乙未(1775)进士。历任陕西澄县知县、署留壩厅同知,戊申、乙酉陕西同考试官。为官清廉,不能俯仰上官,请告归乡。著有《北阜诗稿》《北阜制艺》。
周思纁 字砳原,贡生,性聪颖,博极群书。为人沈静淡雅,不汲汲于名利。友教四方,士之脱颖其门者甚众。著有《石泉诗草》。
周翕銈 字金圭,嘉庆辛酉举人,任鱼台县教谕。生平读书务实得,晚年学究濂洛,功力尤深。在鱼台时,马卧庐见其文,以为理学称最。凡接诸生非讲学无所谈,惟事关伦理必曲全之,学生心服,奉为道义楷式。
周正岐 字省山,号疆秋,晚号成蘧老人。光绪辛卯(1891)解元,甲午(1894)进士,任四川抚边县知县,钦加同知衔,晋奉政大夫。著有《敦悦堂文集》《读书札记》《说文隶变》 《通俗字考》及《制艺试帖》。
周鸣业 字岐凤,号西岩,光绪戊子科武闱副榜,己丑恩科武闱举人,赏戴蓝翎,钦加四品衔,敕授昭武都尉。历任登州镇右营司厅,获理登州守府,理登右营都府。
周浩业(1867-1933) 字景孟,号少梁氏。山东省师范速成专科肄业,任民国时即墨县议会议员、县教育会长等职务,为人诚信忠厚,行善济人,言行律己,一生从事教育事业。
周浩然(1915-1939) 原名周世超,10岁时随父到青岛读书。1935年5月,到《新青岛报》编辑部主编《小青岛》文艺副刊。1937年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即墨瓦戈庄一带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成立抗日义勇军。1939年赴抗日军政干校山东分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共即墨县委组织部长。9月在西尖庄组织抗日活动时,被叛军姚士吾部秘密杀害,时年24岁。
周至元(1910-1962) 原名周式址,号懒云。出身名门,家学渊源,秉承先祖之优良学风,于文史研究、古诗文创作、医学研究、书画创作等诸方面成绩斐然。自幼酷爱山水,进入崂山40多次,每次进崂山把所见所闻整理成篇。写成《崂山小乘》和《游崂指南》《崂山志》《辛亥革命即墨光复始末》等著作。
留村支派名人
留村周氏明清两朝中进士8人,其中武进士2人,贡生数十人。进入仕途者逾百人。他们的业绩分别被载入了国史与地方志。其中著名的“一科双进士”、“百步三进士”,至今被后人广为传颂。
周 臣 庠生,省祭官,修职佐郎,历任临淄县训导、亳州同知。
周 郊 明嘉靖岁贡,历任山西代州、江南亳州同知,河南赵王府审理。诰赠大中大夫,骠骑将军、右军都督府佥事。在亳州任间,亳州多盗贼,长史不敢问,郊单骑搜捕之,一年内治盗殆尽,摄宿迁颖上,治盗与亳州相同。
周 被 明万历乙酉岁贡,历任苏州同知摄知州事,广西布政司经历、四川成都府通判。赠大中大夫、骠骑将军、右军都督府佥事。苏州任间,畿辅饥,上荒政八条入院道,下之旁邑,全活甚众。摄州篆,值高淮榷辽及外方入贡者,日索牛马数百计,百姓逃亡避之,周被勒地亩编派法,民获复业。即墨城有其《恩宠贤臣》坊。
周鸿图 明万历丙午选贡。《明史》有传。初授洛阳令,再补宿迁,擢贵阳监军同知。时贵州群苗猖獗,巡抚王三善败殁,官民汹惧,鸿图驻龙里卫,保障会城功第一。督院以军事委之,冲岚破障,出入深山丛菁中,设奇制胜,料敌如神。扫平长田、匀哈叛苗数百寨,战绩详载《一统志》,由平越知府升新镇道副使,思石道参政。崇祯庚午,奉旨入援,会撤警。山西流寇王嘉任据河曲不下,诏往收复之,至即瞰其城曰:“十日可拔”,果八日而克。先是鸿图入卫,上命大司马观军,马跃无声,大司马左右皆战栗。及河曲捷闻,上拊髀曰“奇才也”,留镇岢岚。终陕西靖远道左参政。著有《长田匀哈捷录》。即墨城有《保厘两省》坊以表其功。
周鸿谟 鸿图之弟,明万历庚戌武进士,初授文登营守备,升登莱抚标游击,由参将升京营副总兵,三年督捕有功,灭巨寇二起,擢右军都督府佥事,授骠骑将军,赐蟒服玉带。为表兄弟二人之功,皇赐礼炮三门,每遇年节大庆,鸣炮三响,以志荣耀。宗祠有对联赞曰“自昔丰功垂宪第,如今大业在宫墙”。
周嘉植 清顺治丁亥进士,历任陕西雒南县、甘肃会宁县、直隶南和县知县。
周日熙 清顺治已酉岁贡,以明经授陕西武功县令,武号岩邑,流寇蹂躏日久,户口凋弊,兼以川蜀用兵,驿骑往来无虚日。日熙殚心保障,劳来安集,疮痍顿复。著有《官邸诗稿》《四书辩疑》《学庸集意》行世。
周日灿 日熙之弟,顺治乙酉选贡,历任浙江处州府同知,广东南韶兵备道按察司佥事,初选顺德推官,案无留牍。晋寇起,众议弃城遁,力禁之,率将士婴城固守,邑赖以安。迁广东佥事,“时李逆犯粤,陷高、雷、连三州。日灿兼程赴任,设计击却之,贼以大创。粤多高山峻岭,叛苗出没无常,日灿且剿且抚,民得以安。”丙申入觐,疏陈四事,报可者三,曰行部选,曰设江防,曰并驿递。人谓精密严恕,比于濂溪之治韶阳云。留村有其《臬宪承恩》坊,以彰其功。
周笃昌 廪贡生。“明季,土贼充斥,笃昌扼腕时事,殚心韬略,督师御史假以游击衔,暑女姑营守备。提兵援胶,西贼闻之立遁。”巨盗王绍先据劳山鹌子崮,黠不可制。笃昌侦贼中有类儒生者数人,其一为莒州生员陈大申,被虏胁从者也,遂与密约为内应,乘隙突入击杀之,余党悉平。
周 缃 康熙己卯岁贡,幼孤,事母孝,克恭厥兄。笃于学,宏通博奥,要归实践,黄太史鸿中传先生厚德清识,仿佛陈太邱、荀郎陵,凡文字非有关名教者不苟作。著有《中溪集》。
周 效 廪生。好读书,然不务词章之学,崇尚古处,与族之伯叔昆弟立为规约,手自叙之。事继母孝,爱仲弟始终无间言。诰赠朝议大夫,刑部四川司郎中。
周 澄 康熙己丑武进士,侯选守备。
周毓正 康熙辛丑进士,浮山知县。幼聪慧,于书无所不读,才名冠一时。宰浮山时,军书旁午,毓正办差者五,一切鞍屧赔垫之费,不累民间一钱。摄篆沁水,裁革冗费,以息事宁人为务。归里后,睦姻任恤,事事可风,尤喜陶成后进,远近师尊之。
周祚显 康熙丁丑进士,初为富川令,清赋额,革科派,勒禁于石,宿弊豁然。转刑部郎,授监察御史,京畿旗民杂处,构讼者多援引旗丁代控部堂,差提骚扰,荡产者十之八九,祚显疏禁止。他所敷陈皆切时政,后出为兴泉道。
周泽深 乾隆丙戌进士,即用知县。
周冠玉 乾隆己酉副榜。署理凤邠盐法道。居家多义行,读书非百遍不熟,既成诵,亦终身莫忘也。官清平,首禁挂名门斗。曰:此辈借充役虚名,防人欺侮,盖诚有之,然并以此欺侮人,亦不免牒于县。永除其弊,清人德之。敕赠资政大夫,二品衔陕西补用道。
周知非 康熙辛丑进士,任河南确山县知县,著有《待恩居》诗稿。
周光缙 咸丰戊午岁贡,光禄寺署正衔,陕西大荔县知县, 同知衔加一级。
周铭旂 同治乙丑进士,历任陕西礼泉县、大荔县知县,汉阴厅扶民通判,壬午科陕西乡试同考官,升乾州知州,鄜州直隶牧,汉中兴安,西安凤翔同州府知府,擢潼商兵备道,摄凤邠盐法道。庚子、辛丑恩正科内监试,钦加二品衔,记名七次录用,诰授资政大夫,任荔县知县时,为文驱狼,土人德之,建立生祠。致仕,置义田,著有《筹赈记略》《荔原保赈事略》《乾州诗稿》 《遂闲诗集》 《出山草》,光绪三十四年(1908)总纂《即墨县乡士志》。
周汝霖 光绪乙酉拔贡,历任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判。
周居宾 193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特务中队指导员,与敌英勇斗争。后任中共胶东区委大众报社印刷部部长。1940年秋任胶东区党委组织部城市工作科科长,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动了党的城市工作全面开展。1941年5月被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周敦恂 同盟会会员。1912年1月27日夜,周敦恂发动了辛亥革命即墨起义,拘禁了知县张同皋,设立了民政暑,周敦恂被推举为财政长兼司军需。
周遵时 20岁投笔从戎,在冯玉祥部当兵,1927年晋升为营长,1930年任中校参谋,后升任二十师六十旅三团团长,1935年任重炮团团长。“七、七”事变后任六十旅旅长,1939年6月晋升少将,任二十师师长,1942年晋升中将,任十二军副军长,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抗战胜利后,因不愿打内战而缷甲经营实业。
周遵宜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8月任大留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1946年6月任崂山工委井山分区区委书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领导群众英勇战斗,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1949年3月任即东县副县长,1952年任山东省水利局人事科长,1959年任淄博矿务局洪山煤矿副矿长,1969年任淄博矿务局中学校长。                                                                                                    即墨周氏后人踏遍崂山写山志,如今,国内外提到崂山,都会想到是青岛的一处名山景区,而在人们的认知上“崂山”与“青岛”是能划等号的两个地域概念,但在一百多年前,那时候的人们提到崂山,首先想到的是“即墨”,其原因也并不是简单的青岛还未成为一个城市,而是在青岛没有建置前,崂山不仅属于“即墨县”管辖,还在于详细研究、讲述崂山的人是即墨人。在国内的被历史学界公认的重要史志著作中,能成系统介绍崂山的都是几名即墨历史名人完成的,这其中包括明末清初的黄宗昌的《崂山志》和新中国成立前撰写、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周至元的《崂山志》。周至元是谁?他为什么要写《崂山志》?他的《崂山志》为何能在崂山历史研究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
    由青岛早报、青岛新闻网、市档案馆联合举办,青岛广和源·聚宝苑置业“天鹅堡”项目承办的“青岛家族文化探寻”档案物品征集活动自5月24日正式启动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月30日,活动办公室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82岁的周延顺老人,老人此次带来了400年周氏家谱,同时还带来了父亲遗著《崂山志》。周延顺老人的到来,给上述问题带来了答案。
即墨大家族与崂山有缘
    根据周延顺老人的讲述和家谱记录,她的父亲周至元是即墨著名诗人、历史学家、书画家。周至元原名式址,又名式坤,号懒云,自称“伴鹤头陀“,山东省即墨坊子街人。周至元于清宣统二年(1910)出生于书香世家,1962年2月6日病逝于济南,享年52岁。而周家,在即墨是当地有名的“五大家族”之一。
    即墨五大家族,是指古城即墨以姓氏命名的五个家族,即“周黄蓝杨郭”,在古城可谓家喻户晓。这五个家族有名的原因是他们在明清期间皆以仕宦显名于世并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人物都在明清期间显赫一时,并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事迹。因崂山在明清期间属即墨属地并与即墨相近,这五个家族的一些杰出人物或性喜恬淡、或冷于仕途、或为潜心苦读,皆在崂山风景秀丽之地,筑庐隐居或建别墅、修书院以教育子弟;或以即墨为家,游赏于崂山各处,在崂山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及游记。
    周家代表周如砥,官至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等职,乡人称其“周祭酒”。他的文章在当时很有名,《山东通志》称“如砥文章名天下”,有著作《青黎馆集》传诵于世。最近在即墨市解家营村拆迁,就挖出了“明朝国子监祭酒墓志铭”。其家族成员明选贡、通判周如锦在仰口筑紫霞阁别墅,其位置就在今天会场社区的小蓬莱,据载:阁背负峭壁,东面大海。入口为石坊,额上镌“小蓬莱”、坊柱一说刻李太白诗“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一说刻“一望海天”、“渔樵一径”。曾经到小蓬莱细细寻访过,因已经遗迹无存,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周家后代更有周至元历数年之功完成《崂山志》,此为黄宗昌外第二本关于崂山的志书。
    在周延顺老人告诉记者,《崂山志》是其父亲毕生之力而写成的。她父亲一生钟情崂山,有感于旧崂山志和有关文字过简,并有遗漏和谬误,便立志要编写一部全面、完整、准确的《崂山志》。
    周至元不满足原有的历史纪录,也不轻信无据的传说和轶闻,崂山的一峰一石、一泉一瀑,乃至一村一庄,或一处刻石、一幢建筑……凡是应该入志而有价值的资料,他都要亲临考察,历时三年,三易其稿,终成《崂山志》初稿。“父亲那时候每次从崂山上面下来,都是遍体鳞伤,为了画崂山,写崂山,一介弱书生攀缘走壁,极其危险,但《崂山志》成稿于战乱年代,并非修志盛世,所以一直难以付印成书。这是父亲的终生遗憾。”
    周至元1962年病逝于济南,临终前将书稿托付于子女。周延顺和弟弟为了父亲的遗愿,小心保存手稿,在动乱年代历经千辛万苦,冒险保存,《崂山志》手稿躲过浩劫,至今保存完好。历经周折,前后奔波近30年,终由齐鲁书社于1993年刊行。
《崂山志》破解历史谜团
    《崂山志》全书20万字,初版印了五百册。其独到之处,在于突出时代特色。在记述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崂山志》着重收录人文地理。崂山为青岛的辖地,建国前青岛可说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曾历经德国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的侵占,所以《崂山志》尤重人民反抗侵略的资料记述。
    作为一部重要的史志文献,周至元的《崂山志》不仅为我们完整记录了崂山当年的山石树木、道观石刻等,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信息。为后人研究青岛历史,破解一些历史谜团提供了信实的资料。比如在日占青岛时期,崂山白云洞曾经是为抗日武装制造军火的地方。1939年3月,崂山白云洞的六名道士惨遭杀害。他们曾为抗日做了什么?谁是杀害他们的凶手?
    《崂山志》中有一段关于道长邹全阳的记载,恰好符合这段历史。《崂山志》中记载,“邹全阳,荣城(成)人……性刚毅……日人次日进兵山中,登白云洞,以发现兵机,怒杀六道士,全阳亦被害。”
    据此,在综合其他资料的记载基础上,六道士遇害事件逐步还原:抗日游击队当时退在崂山华岩寺一带,经常晚上出来袭击日本据点。日军非常恼怒派人搜山。当时抗日游击队许多修理武器的机器藏在白云洞附近的庙里。日军搜山时,审问道长邹全阳,邹全阳全然否认。而就在这时,日军搜出了修理武器的机器,他们凶残地将6名道士全部杀害,还放火烧了庙宇。这段历史在蓝水撰写的 《崂山古今谈》中也有零星记载。周至元还写诗悼念邹全阳:碧海衣辉赤,白云血染红。千秋伤过客,古洞明月中。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3-28 17:59 , Processed in 0.0257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