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中华姓氏] 日本人眼中的福州義序黄氏宗祠重建落成慶典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08-10-24 13: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安研究》论坛
              義序田野黄氏宗祠重建落成慶典手記              (附录:学术心路的一段风景—寄稿附言—)
                                            阮雲星(日本京都大学)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後的国外社会科学界,凡对中国的宗族問題感興趣的学人大概没有不知道弗理徳曼(Maurice Freedman)的中国宗族理論的。但是,对这一理論的構筑起到重要影響的林耀華先生的早年義序研究(《義序宗族的研究》,1935,北京大學图书馆藏)却没有多少人詳知。
  義序(黄氏聚居村落)位於福建省省会城市福州市南郊的南台岛南端。三十年代的義序方圆七.五平方公里,人口約一萬人(黄氏人口占98%以上)。當時,林耀華先生稱它為“宗族郷村”(single lineage village)。現在的義序是一個下屬於該市倉山区盖山鎮3)、含有七個行政村的“习惯片”(歴史上黄氏宗族居住地域)。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義序的“宗族”活動漸漸恢复,一九九五年秋重新擴建的“義序黄氏宗祠”落成。為慶祝宗祠的竣工,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三日(農歴乙亥十月七日至十二日)以宗祠為中心擧行了一系列的郷村慶典。筆者有幸参加了在那裏舉行的這一“宗族郷村”的傳統慶典。本文即是以此慶典的参加記録為基礎再構成的文字。
         来到昔日“宗族郷村”  
     所謂“宗族”,即是以具有共同祖先、并以父系血縁關係為基礎聯系在一起的男子為基本成員而形成的祖先祭祀、相互協作的族外婚群体。這種在中国大陸以組織形態的形式一直延続到本世紀五十年代的父系出自集团(decent group),是宋代以後以新的形態出現,明清時代達到其鼎盛期,清末以來由於国内外的經濟、政治、文化变动等等的社会原因而漸趨走向衰落的傳統中国親族体系及其家族制度(組織)。據林先生《義序宗族的研究》言,六十年前的義序,由於本地工商业的發展、民国政府推行的基層政治變革以及“新文化運動”傳播的影響,宗族關係及組織业己受到不同程度的衝击,但當時的宗族勢力却依然十分强大,義序基本上乃保持着郷紳自治的局面。在義序這種郷紳自治主要是由以宗族長老和郷村實力人物構成的“祠堂会”主持的。“祠堂会”以祠堂為中心舞台,通過主持祖先祭祀、迎神赛会等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并通過族内的教化、調亭和族外的聨姻、抗衡及郷外的其他“外交”活動治理宗族郷村,維系着郷村内部的秩序及郷村与外部世界的聯系。
  从《義序宗族的研究》問世的年代至今,時间已過了六十年。衆所周知, 从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運動開始,中国大陸的宗族組織被解体,宗族觀念受批判,加之新婚姻法的實施等诸多原因,傳統的家族・宗族制度已日趨瓦解。可是,自八十年代中葉以來在大陸的許多地方宗族活動重又抬頭。義序亦如此,宗族活動渐渐恢复,直至族譜得以新修、祠堂得以再建。究竟昔日宗族郷村的宗族關係如今怎樣,宗族活動復活的原因為何、意味着什麼、今後的走向如何,筆者帯着這些問題来到了義序。
          **本文的日文原稿以“义序再访:‘宗族乡村’の现在”为题,刊登在中国研究所《中国研究月报》593号(1997年7月)上。随后的中文稿以“义序:昔日‘宗族乡村’的民俗节庆”为题,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第22卷第3号(2000年5月)上发表。这次收入《时空穿行-田野人类学世纪回访》一书,保持了中文稿正文及注的原貌,但改动了标题,另加了此题注、“附言”和几十张数年来拍摄·收集的新老田野照片(包括日文稿时用过的6张照片)。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二;農歴乙亥十月初七)。午後,从福州市中心乗上公交公司的“中巴”,大約四十分鐘便抵達盖山鎮。時近黄昏,无心等待十五路公共汽車,筆者便跨上一輛“小三輪”前往目的地。恰逢驾車的中年婦女是義序人。“這一带属中山村”,“前邊是扎钢厂”,“那邊是橘子園”她邊开車邊介紹着沿途的村落景观,回答筆者的各種詢問。筆者注意到,当談及临近的郷村慶典時,她便神釆飛揚,滔滔不絶,喜悦之情溢於言表,象似等待已久,彷彿親临其境。車近義序中心区域,抬頭可見空中飘有若干慶賀大彩球。車抵“中亭”(公交客運車的義序終点站),迎面是一座新搭的“迎賓門”,彩門兩側各約有五米長的大紅彩带上書着一對門聨,上聨是“重建宗祠宏揚祖徳”,下聨是“喜迎晋主長仰宗功”。好客的司机把車拐進叉道繼續往祠堂方向緩緩行進,直到“祠堂街”小径的水瀉不通处。告別了司机,徒歩穿過煕煕攘攘的“祠堂街”傍晩街市,豁見新祠堂矗立於街市尽頭的开闊處。
    新祠堂坐南面北立於原址,但比筆者曾在老照片上见過的旧祠要氣派得多。用磨光石砌造的新祠前牆有十六米半宽,九米半高,高大的正門上方“義序黄氏宗祠”几个餾金欧体浮雕大字特別引人注目。新祠的對面立一照牆,牆宽近乎祠宽,牆高過五米,九块大青石上浮雕九尾飞龍,別具一格,頗為壮觀。新祠的左侧盖有一座四層的“懷恩楼”,乳白瓷磚貼面,清新醒目。節期的祠堂前車來人往,四處披紅掛彩,令人目不暇接。 據《義序宗族的研究》所言,六十年前,外人要進入義序,首先必須先到祠堂。祠堂的“外交舞台”作用,是宗族郷村通過宗族組織与外界進行聨系的重要功能的具体体現。時過境遷,可筆者竟又先来到了祠堂。兩双手緊握在一起;会長(“義序重修宗祠理事会”会長)首先告之了方才結束的“祭台”(為新落成的祠堂及將要擧行慶典的祠堂大廳、舞台等禮儀用場所進行潔淨、駆鬼避邪儀式)簡況。接着,会長便領筆者到隔壁的“懷恩楼”客房。時間不早,安放下行装,我們便一塊前往盖山。
    盖山賓館。在這座与鎮政府大楼隔路(“福廈路”盖山段)相望的郷鎮賓館里,下榻着回故郷参加郷村慶典的“台湾義序宗親代表團”。“代表團”昨日抵榕,今晩“理事会”在此設宴為台湾宗親洗塵。筆者落坐於理事席間,被正式介紹給在坐的中堅理事。這些中堅理事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者,但個個精神煥發,邊宴飮邊逐項議決着即將拉開序幕的郷村慶典的諸事宜。宴会接近尾聲,理事們紛紛掏出“份錢”。事後,筆者才漸漸了解到了這其中的“個究”。“理事会”共有七十一位理事,他們基本上都是郷村里的“知名人士”;好些人是先前的郷村幹部,不少人家中的經濟状況不錯。例如,二十二位常務理事中,退休國家幹部有七人(其中原任郷長以上職務的有四人),原村幹部六人,現村幹部二人,“農民企業家”二人,台湾宗親会的代表三人等等。理事会成員曾在神前起誓,廉潔奉公,建好宗祠。理事們工作不取報酬,出席理事会主办的宴会得自掏“份錢”。筆者在義序滯留期間,多次和会長等在外就餐,大家也都是自己掏錢。 九時多,折回義序。祠堂前灯火通明,祠堂内鼓楽喧天,闽劇(福州方言戏劇)傳統劇目仍在上演(从当晩開始連続三個晩上祠堂内上演闽劇)。爲了参加明日凌晨的禮儀,筆者未在祠堂久呆便回到隔壁“懷恩楼”四楼的“個室”(滯在義序期間筆者使用的客房)。閲讀資料,給攝像機衝電,為参加子夜的禮儀作準備。
        “十代同堂”祭拜祖宗
  祠堂的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宗。林耀華先生在三十年代的論文中這樣指出:“祠堂設立的根本目的是崇拜祖宗”“祠堂祭祖之制,由來甚久。今有宗祠和家祠之別。前者為全族人公祭始祖并歴代顯祖,後者則只祭父祖曾高四代。”關於宗祠,日本学者牧野巽亦留有重要的研究成果。他在“宗祠與其發達”一文中指出:“宗祠就是祭祀宗族共同祖先的祠堂”“宗祠這個詞是晩近才出現并被広泛使用的,……總之,它的出現并被広泛使用叙説着宋元以來……一個新的宗族形態發生、發展的歴史情形。”9)義序的黄氏宗祠籌劃於清初(一六六二年),建成後曽一度擴建於清末(一八六六年)。這次為重建竣工并在擧行了祭禮之後,它的祭祀祖宗的重要功能將得已再生和繼承。
    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三;農歴十月初八)。凌晨一点五十分,筆者帯上攝影器材来到了義序黄氏宗祠。新祠整体由前部、正廳、後部三部分組成。跨進祠堂門是祠堂的前進,這里安着一个活動式戲台,台前是一方天井。穿過天井跨上石階便可歩入正廳。正廳既深且高空間最大,是舉行宗祠祭祀的中心場所。廳上安放着香炉、燭台和高脚案几,它們的後面是祠堂里最为重要的神龕。過了神龕便是祠堂的後部,它由有兩間房的後進和一个小天井構成。祠堂的内部,雕梁画棟,描金絵彩,濃重、熱烈的色調里透出几分肅穆。如上所叙,宗族祠堂縁起於族人祭祀共同祖先的需要,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祭祀祖宗的宗教功能。祠堂建成後的首要大事就是要擇吉日良辰舉行“晋主安位”祭典(將祖宗的牌位=“木主”安放進祠堂的神龕里)。這次義序的“晋主安位”分兩部举行。先是舉行義序始祖、歴代遠祖神位的安放儀式,接着於後天舉行三十一世以後其他祖先的“晋主安位”儀式。  擧行傳統的禮儀、慶典非常講究選擇“吉日良辰”。在選取“黄道吉日”的同時,還須擇定“時辰”。此次的郷村慶典,這種“吉日良辰”的選擇特別在“祭台”和第一部“晉主”的儀式中被集中地反映出來。从張貼在祠堂正面側門旁的公告中可以得知,這兩項儀式都有嚴守“時辰”的規定。如以第一部“晉主”為例,公告明言:此儀式應在“乙亥年十月初八甲子日丑早二點”擧行。“丑”為中国古代“地支計時法”凌晨一至二點的“時辰”指称(若加細分,凌晨一點為“丑初”,凌晨二點為“丑正”)。公告所言“丑早二點”即為凌晨二點。    時過凌晨兩点,祠鼓聲、爆竹聲、“十番”(有三百年以上歴史,主要流行於福州地區的福建民間音楽)的楽曲聲劃破了静静的夜空,義序始祖神位的安放儀式在喧鬧的鼓楽鞭炮聲中舉行。筆者首先注意到,所有参加者此時均已腰系紅帯(據説紅色據有駆鬼避邪魔的神力),几位主事的理事正用点燃的黄紙绕身環案,象徴性地举行祭台駆邪(新祠的正式祭台儀式已在昨日未時=下午兩点請道士做過)。接着,在鼓楽声中,由執事引導,族長率領衆理事先面朝外(向天),後面朝内(向神龕),行献香、鞠躬礼。礼毕,由族長和会長拜請“點主官”點主。这時,族長夫婦分別將兩尊始祖的神像(別於其他祖先,始祖的牌位除了一般的木主以外還鑄有兩尊男女端坐的彩絵神像)一一抱起,“點主官”用沾着白鶏冠血的毛筆向男性神像的眉間輕輕點去。經過朱點的始祖神像隨後便被安放在神龕最高一層的正中央。晉主完畢,最后是礼拜儀式。全体成員按長幼順序分批来到神龕前,行献香、鞠躬、跪拜礼。整个儀式結束後,族長夫婦及“點主官”三人在祠内吃了“太平面”(高湯鴨蛋綫面‐“鴨蛋”的福州方言讀音同“壓亂”‐)。在筆者看来,此祭典的場面很富有代表性,它濃縮地再現了郷村的祖宗祭祀,象徴性地体現了其基本精神。第一,到場参加祭典的人数不多,除了請來的“點主官”外,族長夫婦(族長由最高輩份中的最年長者担任,是整个宗族的代表)加之理事会的二十多位中堅理事。第二,宗族祭祖的主要内容較齊备。帰納該祭典儀式可见其主要内容如下:一,設壇祭台。設壇祭台,是為了駆邪准备祭祀。二,迎神祭礼。根據儒教的説法,人死後“魂”(精神)和“魄”(肉体)分離,“魂气”昇天(為“神”祭於廟=祠),“形魄”沈地(為“鬼”祭於墓)。祠堂祭祖,必需迎神从天而降。三,“點主”。靈魂附体的象徴性儀式,這次義序晉主,此儀式只在祖宗的代表・始祖神像上進行。四,“晉主安位”,祭拜祖宗。儒教生死觀中“招魂再生”觀念的理想体現:祖宗被祭祀,游魂帰依木主,精神永存可能;子孫祭祖,血脈延続在後代身上,肉体永存可能;在此生命的延続得到了証明。  凌晨三點左右,義序始祖“晋主安位”祭典结束。理事們還留在祠堂内,他们方才掲開了這次郷村傳統慶典的序幕,這会正在為即將在上午舉行的下一个大典作最後的準备。這一“十代同堂”祭拜祖先之大典,筆者也在等待着。    關於中国的家族和宗族的關係,三十年代的林耀華先生曽指出:“家庭乃指共同生活共同經濟而合炊於一竃的父系親屬”“今日之所謂宗族,……宗指祖先,族指族屬,宗族合称,是為同一祖先傳衍下來,而聚居於一個地域,而以父系相傳的血縁團體”。从對義序個案的研究中,林先生進而指出,自宗族的基本單位家族到其最上位的組織之間,還存在着“戸”、“支”、“房”等中間的功能性單位。 以上這些見解,對現在的宗族(家族)研究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参考。眼下義序行將擧行的“‘十代同堂’祭拜祖先”之大典,是黄氏宗族的祭禮。義序黄氏宗族是由南宋中葉進入義序的始祖之復公的子孫繁衍而成的一族。八百多年來已在義序傳了三十代,發展到今天的近四千戸,一万八千多人。在義序黄氏宗祠重建之际,恰逢義序黄氏子孫實現“十代同堂”(現有人口中輩数最高的与輩数最低的跨有十代)12)。這在“宗族郷村”自然是件特別値得慶賀的大禧事。   上午十點,義序宗祠内已是人頭攒動,宗親賓客濟濟一堂。祠堂正廳的高簷上寫有“虎丘黄”,“十代同堂”朱紅大字的兩个大提灯左右高掛。長達十六米的大廳主樑中心高悬一組同心環绕、彩絵精美的大小八角宮灯(在福州的方言中“灯”与“人丁”的“丁”同音),明亮端庄的宮灯之下,一方上書“萬代如見”的雕鳳金字漆匾端掛在神龕花窗的正上方。花窗的兩側是一對漆底描金對聨。上聨是“紫氣開祥達乾毓秀克見有恆善人斯可是其為政”;下聨為“惟孝友於心宜誠正立致修平匡襄蒸秉祖述賢明”。其内容是使族人能够明確意識到輩份關係的“二十八世起義序通族作字行第歌詞”(“虎邱黄氏”義序支派第二十八世至六十七世的“輩字”‐為明輩份,毎一世代用一個字来指称‐歌)。神龕面前的銅鼎香炉前加擺了兩張四方紅桌,桌上以十為数置放着祭酒和素、葷菜肴。桌案的脚下是三方紅絨跪垫。从跪垫兩旁直至正廳前沿,兩列椅子“八”字排開。左邊的十張从里到外按順序分別坐着第三十三世(現有在村人口中輩份最高的一代)到第四十二世的各世代的男性代表,右邊的椅子上分別坐着他們的妻子。男性代表多着黒蓝服装,有的身穿長袍馬褂;女性代表大多是青衫紅裙,所有代表手執一支紅花。十点半,鼓炮齊鳴,“十番”高奏,“十代拜祖”隆重擧行。在族長、郷長(由義序域内最年長者担任)、会長和各房房長拜祖之後,会長代族長宣布十代代表名单。从中人們得知,男性代表中年紀最大的為九十七岁,最小的才一岁;七十五岁以上的共有七人。接着,十代代表双双祭拜祖宗,年邁体衰者由子孫搀扶,襁褓之中的由母親懷抱,參拜者均面向神龕行焚香、三拜三叩跪拜礼。礼畢,再行鳴炮。硝烟之中,只見会長高声誦讀“十代拜祖祭文”:“……義序首次實現‘十代同堂’全頼先祖行仁積徳、福祐兒孫,又逢盛世国泰民安,正値宗祠重建落成晉主之期,更増添禧氣。……”13)隨後是旅台、海外宗親拜祖等等項目,海内外宗親濟濟一堂,十分熱鬧。最后,十代代表和旅台宗親代表团分別在祠内合影留念。中午,正廳里擺下十来桌盛餐,象徴着祖宗賜福与子孫後代。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08-10-24 13: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血脈”是一條記憶的河
     第三天(十一月三十日,星期四;農歴十月初九)上午八点,在盖山賓館前登車,隨旅台宗亲代表團前往闽清“六葉祠”尋訪虎丘黄氏入闽始祖的祖地。 按現在人口統計,黄姓为中国第八大姓。相傳黄姓是黄帝(姫姓)之後裔,由轩辕苗裔祝融之孫惠連受封於黄国而得姓。後黄国被楚国呑併,子孫大多繁衍於江夏,故有“江夏黄”之称。据考“江夏虎丘黄”的始祖於唐末从光州固始县(河南璜川县)入闽。因始祖卒於闽清鳳棲山有虎葬之呈祥,故称“虎丘黄”。虎丘黄氏始祖生有六子分六葉(亦称“六葉传芳”;宗祠亦因此称“六葉祠”)。一千一百多年来,虎丘六葉黄氏宗亲迁徙於闽、浙、粤三省,散居到神州及世界各地,繁衍了一百多萬子孫。義序黄氏是四葉派下的一支,其祖先从闽清迁往永泰後又迁至義序。八百年後的今天,包括旅台義序宗亲在内統属於義序宗祠之下的子孫約有三萬多人。  这次回郷参加慶典的旅台宗亲代表团一行六十多人,代表们大多来自台北。近年来,以台北義序黄氏宗親会为中心的旅台義序宗亲毎年都有人回義序寻根访祖、参加郷村节慶。他们在家郷的修族谱、建宗祠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这次重建祠堂为例,他们提出倡议并积极筹資,他们捐献的資金、物器共折合人民币一百萬元(約占总费用的三分之一)。“血浓於水”。眼下,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義序黄氏宗親会的代表们正踏上前往闽清謁拜黄氏入闽始祖的旅途。  闽清县在福州市的西面,兩地間的直线距离約为六十公里。長途汽車沿着蜿延的闽江沿岸“逆水”上行。车出市区後,人们的話題从对往日福州生活的回忆转向对这条昔日“逃亡内地”之途的追叙以及窗外的自然风光。与城市相比,沿途山水惋若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時下,脚下的公路正在拓宽,颠簸与堵塞拖延了旅途所需的時間,時过正午,汽車才抵达闽清六都乾上村。 等在路边的锣鼓队把代表们迎進了“六葉祠”。祠堂虽在修缮之中,可它那高大的建筑和祠前的开阔視野足以給人一种气度恢宏的感受。祠堂前是一方占地六亩的大空埕,立於埕上举目四望,近处是辟为良田的开阔地带,远处是绵延起伏的山峦,山田之間横臥着座座小山丘。左边的山丘上点点墓地清晰可見,右边的山丘似有一段缺处,一弯清流(梅溪)便从那自南向北缓缓流淌而来。隨梅溪流向转身面祠,墙高五米、宽达四十七米的祠堂前墙便映入眼廉。这堵前墙开有三扇門,左右兩个边門开在前墙转角处相对而立高达三层的兩个望楼的底部;正門为一虎头大門,遮沿下門洞上一方青石雋刻着“虎丘黄氏祠堂”六个大字。举歩迈進祠堂,纵深达六十一米,天井宽大、廳房比邻的祠内空間惋如一个小宇宙。身临其境,人们尤其会对坐北面南一字排开的七个大廳感到兴趣。中央的是主廳,它長十九米,深十一米,高梁巨柱,楹联肃穆,案台上供着黄氏历代祖宗和虎丘始祖、二世祖的总牌位;主廳的兩侧按昭穆排列設有六廳,左侧为一、三、五葉的祖廳,右侧为二、四、六葉的祖廳。<p></p></P>  代表们先在主廳听取了有关修缮“六葉祠”的報告,接着,上香拜祖、参拜四葉祖廳并在主廳前合影留念。留影之際,正逢几位祖籍闽清的旅新、旅美宗親前来参拜,於是邀請入席,一同立照存念。事後筆者了解到,原来祠堂内設有“虎丘黄氏台胞、侨胞联络中心”,前不久刚组建的“江夏虎丘黄氏宗親联谊会”也設在这里。<p></p></P>  “‘血脈’是一條記忆的河”,回程的车彷彿是在筆者的这一吟味之中徐徐开动的。车出乾上经由坂東鎮,代表们在那里参观了爱国侨領黄乃裳纪念館後又踏上了帰途。掌灯時分,汽车安抵榕城。晩上,旅台義序黄氏宗親代表团在盖山宾館設宴回谢義序宗親理事会。盖山鎮和義序片内七个村的部分干部也应邀出席,席間郷村的党政和民間首脑共商明、後兩天郷村盛大慶典的秩序、治安等有关事宜。
      節期生活”和传统文化
  三十年代林耀華先生对義序宗族郷村作了系統考察,他把郷間的節祭日的突变式生活(例如,新年、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中元、冬至等節祭日的祭祖、迎会、上墳、社戏等)称为“節期生活”。林先生指出,这种在一年中不按日常規定的循環式的生活節奏来運行的節期,“一方面是改換日常生活的放松一下,一方面是重温感情关係的振作一下”,因此,它在乡村的家族和宗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地位。  在传统的郷村生活中,因地而异,毎个郷村大都有几个特別重要盛大的節慶。在義序,象正月“行香”、元宵“伴夜”、二月二“迎将军”、八月四中元曁“将军诞”和一般時隔几十年举行一次的“晋主安位”等就是如此。由於時代变迁等原因,以上節慶大多久无举行,至於義序黄氏宗祠的“晋主安位”更是在郷村間百年未行了。 十二月一日(星期五;农历十月初十)&#65377;举族同慶的義序黄氏宗祠“晋主安位”在郷村間拉开了帷幕。 清晨,天还未亮,四处就不時地响起了鞭炮声。今天上午將先行晋主的人家谅已早早起床,迎客、家祭、正忙着作各种准备呢。继前天理事会举行的義序始祖曁历代先祖牌位的晋主之後,今明兩天將是義序片内的各家各戸以村为单位到宗祠晋進祖先牌位。  上午七点半左右,鼓楽声和暴竹声由远而近,第一支前来晋主的队伍已临近宗祠。人们朝祠前的胡同那边望去,蒸腾弥漫的爆竹硝烟之中浦口村披紅戴彩的人馬已来到眼前。走在最前的是开道的鼓楽队,接着是抱“牌”領队的本村代表(支、房長老、理事等),他们的身後是一家一戸成群結对的一字長龙。毎个家族单位一般由几位男性子孫抱“牌”前行,另外一兩人沿途放鞭炮。参列者无论男女老少均身着紅带,有的成年女性头插竹葉紅花,有的家属手抱盛着長寿面等物的盆、篓。煕煕攘攘的人流从祠堂的正門进入祠内,待將各自的祖先牌位按世代排放好後再从边門走出祠堂。祠堂的正廳上,除了留下一条队列通道外,紧凑地摆滿了一張張大桌子,理事们正忙着接放一尊尊牌位。時过九点,進進出出的人流已把祠堂内外挤得水泄不通。此間,锣鼓、爆竹仍在不停息地鸣响,人流更是势如潮湧地不断漫进祠堂,原來是第二批晋主的尚保村的队伍也已到来。十点半許,第三批晋主的新安村的队伍也从東边徐徐而来。隨着时间的推移,正廳桌上安放的神主牌渐渐増多,阳光透过浮云倾泻在廳中描金戴紅的千多尊神主牌上,祠堂内显得一片金碧辉煌。此時,筆者离开祠堂登上“怀恩楼”俯瞰郷境。只見南边缓缓流淌的乌龙江波光燐燐,方圆数里内点点彩球高飞,四处青烟飘散;从各方通往祠堂的小道上人山人海,黒压压的一片,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鞭炮、鼓楽、高音喇叭声不絶於耳,整个郷村彷彿在呼吸、彷彿在沸腾。
 時过正午,新安村的晋主接近尾声,可祠堂和“怀恩楼”里仍挤滿了人。村域内外的宗親、闻讯而来的宾客,人们饶有兴味地观看、议论着。下午兩点,晋主再开。列队前来的是远道而来的闽候大模村的代表。下午的晋主结束的比較早。这時,正好筆者的一位友人到达祠堂。友人長期从事民間信仰的研究,对此地的民俗也颇为熟悉。稍事休息,兩人便結伴而行,前往探访義序境内的其他廟观。
 出了祠堂往東南行,我们首先寻访的是“将军廟”。“ 将军廟”座落於榴山的東北面,坐西面東被中通的街道分成兩段,東段是戏台,西段为正座;正座里供奉着的三尊神像是南宋末的抗元民族英雄張世傑、楊亮節、李庭芝,即越、忠、顯三国公。三国公被拜为“地头神”(義序全域的保護神)且传説十分灵验,故香火一直很旺,年中全郷性的盛典“迎将军”以及“将军诞”就是祭拜此神灵的。离开“将军廟”,我们来到了位於榴山北面的“大王宮”。曾被征用做粮店的此宮正在修缮中,只見正中神龕上安放着三尊金身小神像(水、法、陆三大王),在它右边的小神龕里另有一尊女性神像(临水陳太后)。据说这些神灵管治義序全域的土地、山水、出产、五谷农事等,是地縁性的社稷之神。从“大王宮”出來,我们又走访了“泰山宮”等小范围的地縁性廟观,直到夜幕降临才踏上帰途。
  原來,在郷土中国的乡村社区,在无数象義序这样的祠堂、廟观里年复一年地举行着的各种祭祀節慶,实际上是在传达并复制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大体有兩个构造层面,一是精神层面的观念、信仰世界(祖宗神灵、地縁性神灵、民族=国家神灵系統);另一是現实层面的生活、实践世界(家族、宗族和社区的血縁、地縁关係及地域社会外部世界的关係之系統)。滞在義序的日子里,筆者对这种传统文化有了比较切身的感受;在隨后的兩天里,筆者因有幸到农家作客并参与协助理事会的接待来宾工作,尤其对这一文化維系社会关係的層面更有了具体的体验。
  十二月二日(星期六;农历十月十一)&#65377;竹欖、中亭、半田、中山村的晋主日。
 上午八点半左右,筆者来到中亭村一个中等規模的农家。房主的長子是筆者的友人,本周末也特意从省城返回家郷参加晋主。友人的家是一幢四間宽三层楼的磚房,坐北朝南并帯有一个小院。房子一层的偏左部設有一廳,筆者到达時,廳内已有好些房主的亲戚在場。廳的正墙前摆着一張供桌,五尊“神位”(已經作古的祖宗的牌位)已被供在那里(他们分別是房主的父、祖、曽祖輩的灵位,方言亦稱“死主”)。家中另有四尊被盛在大紅脸盆里的“祿位”(还在世的長辈的牌位,方言亦稱“活主”;用加插在牌位侧面的“银花”等标志以示区別)則放在室内(他们分別是房主四兄弟的牌位)。过了九点,前来参加晋主的亲戚都已到齐。不一会,街巷外传来了出发的招呼声,友人一家近三十人的队伍便在一片爆竹声中出了家門。参加者全员身系紅帯,胸前捧着灵牌的几位直系子孫走在前面,兩位黄家女婿沿途放着鞭炮。这二十多人的集合中,以房主为家长一共包括了三代的血親、姻親親属,他们分別是房主夫妻和夫方(父系)兄弟、妻方兄弟的一代;房主(父系)的儿女和儿媳、女婿这一代;及房主(父系)的孫子(女)、外孙(女)这一代。队伍出小巷汇入到更大的晋主队列中後,一路上又和同支房的近親親戚汇合在一起,大家互相打着招呼,説説笑笑在不绝于耳的鼓楽鞭炮声中朝祠堂走去。到达祠堂時,这支队伍已扩大到五、六十人。晋主完後,大家才又沿途回帰到原先集結的家中。中午,友人家内廳室中摆了三桌酒宴,席間大家谈笑风生,频频举杯;宴後,孩子們一群、年轻人们一伙的各自玩牌游戏,另一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則按惯例帯着房主的回赠礼品早々道別而去。
 楼主| 周奇 发表于 2008-10-24 13: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竣祠大典的「世界」与「象徴
   十二月三日(星期日;农历十月十二),義序黄氏宗祠重建落成大典日。 继義序黄氏族谱竣谱之後,一九九三年夏秋之際“義序黄氏宗祠修建理事会”正式組成。兩年之後,耗資三百萬,气宇轩昂、富麗堂皇的宗祠和附属設施“怀恩堂”竣工落成。一周以來,以祠堂为舞台,一幕幕郷村慶典高潮迭起;今天,在这舞台上“落成大典”这幕压轴戏亦將上演。 即使在伝統的郷村社会、村内不同層次的各種(尤其是有作為的)血縁&#12539;地縁団体総是通過各自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与外部世界保持着種種聯系。対郷村社会来説,这種渠道(関係)是他们的一種重要“資源”,有時甚至成為給他们的生営帯来重大影響以至転機的関鍵因素&#65377;林耀華先生在其另一部著作《金翼》中,対这種関係給予両個家族之興衰的影響有着生動的記述&#65377;在《義序宗族的研究》中,林先生把“族外交渉”(包括“官府往来”和“族外往来”)作為義序宗族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功能並対其進行了分析&#65377;林先生指出,“族外往来”有“和善敦義”和“悪感械闘”両方面;而“官府往来”,従当時的情況看未見衝突,呈現相互依存状況&#65377;如今,時代変了,農村社会更加開放了。在这種情況下,復蘇的“宗族”組織是怎様与外部世界保持聯系的呢。通過眼下的这一郷村慶典諒能窺其“一斑”。
  上午十時,筆者進入祠堂&#65377;祠堂前進的戏台用作为大会的主席台,書写着“虎丘義序黄氏宗祠重建落成大典”字样的巨幅横額披掛在前進的大梁之下,它使得描金絵彩的舞台更加充滿節日气氛。主席台前摆滿鲜花,台上就坐着六十多位来宾,他们是省市区鎮的有关领导、海外宗親的代表、省内外六葉宗親的代表、新闻单位的代表等,理事会的会長、副会長也在台上就坐。祠堂的天井里是本地少年鼓楽队和手捧剪彩彩盤的礼仪小姐的队列。祠堂的正廳里济济一堂,以族長夫妻爲首廳内坐滿了几百名义序黄氏宗族各房、支的宗親代表。祠内兩侧的通道、舞台兩边的楼台以及祠堂的前面还站滿了許多参观的来客和維持秩序的理事、郷村干部和地方公安人员。上午十点过後,天空渐渐放晴,張灯結彩的祠内人声鼎沸,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我的祖国》等人們熟悉的楽曲。
   時过十点半,司儀高声宣布大会開始,刹時間,鼓楽高奏、礼炮齐鸣,義序黄氏宗祠重建落成大典拉開了帷幕。在介紹了各方来宾之後,是隆重的剪彩典礼。鼓楽再起,二位副会長和八位来自海内外的貴宾接过礼仪小姐递上的剪刀一齐向大紅彩帯剪去&#65377;剪下彩落,一瞬即逝&#65377;可它似乎意味着一種象徴的復生&#65377;美国学者杜賛奇提出了“権力的文化網絡”(culture nexus of power)这一概念。17)借用这一概念,我们是否可作如下分析&#65377;即,義序祠堂的重建及官&#12539;民在某種程度上的認可(如,剪彩等),説明了祠堂所象徴的観念(血縁&#12539;地縁及祖先崇拝等)的存続和感召力(宗族性組織&#65380;村組織及有関的行政組織通過対这一象徴的承認、浸透及占有,进入或扩展権力的文化網絡,一方面賦於这一文化網絡以権威&#12539;正統性;另一方面従这里-権力的重要基盤-獲得各自権力&#12539;権威的草根支持)。这一不同於驱邪点主傳統仪式的现代仪式,似乎象徴着血縁地縁这一傳統社会因素的当今時代性取向,象徴着当代社会对實際尚存的傳統因素的“合理性”的認可;同時似乎展示了可以通過祠堂这一舞台使傳統的民間社会联系網絡進一歩确立,并朝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走向轉化、發展的可能性。
  剪彩完毕,接着是大会發言。旅台義序黄氏宗親代表团团长、福建省图文影視傳播中心董事長等来宾率先致賀辞。隨後,義序重建宗祠理事会理事長作了發言。他簡介了宗史和建祠經過,着重指出重建宗祠并不是搞封建迷信活動,而是為増强海内外宗親的家郷观念,尊老敬賢、光宗耀祖,為家郷社区和祖国建設作贡献。接着是旅台宗親代表,旅美宗親代表發言和贈送礼品。最后,六葉宗親代表、江夏虎丘黄氏宗親联誼会常務副理事長講話。他亦强調了祠堂文化在家郷建設和増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獨特作用。熱烈的掌声过後,又是一陣隨硝烟向祠外、村域及更远的远方飘散而去的爆竹、鼓楽声。在这震撼人心的鼓楽、爆竹声中,隆重、紧凑的義序黄氏宗祠重建落成大典徐徐落下了帷幕。中午,理事会在祠堂内外摆下一百二十桌酒席宴請八方宾客。席間,宾主、各地宗親交相举杯,大家互致問候,交流着各种信息,洽談着有关事宜。午後,郷鎮、理事会干部領部分海外宗親、新闻記者參觀義序域内諸景点;書画等小型交流活動亦仍在祠堂内外進行。直到傍晩,爲時六天的義序郷村傳統慶典活動才降下了它那寛大的帷幕。
     夜幕中,友人的專車開出了还散發着爆竹硝烟味的郷間小道朝省城福州市区駛去。車窗外萬家灯火閃閃流逝,友人正向筆者尾尾叙説着,那是一段段義序民間的口頭承傳,这些友人儿時在月夜里听老人們叨念的诱人故事,引發着筆者对这几天諸多感受的回味:郷村節期的举郷欢慶和民間活力;血縁地縁那看不見的纵横網絡和涓涓長流;歴史積澱而成的老百姓的精神世界、心灵依托和它的年龄層性裂痕及緊張;同一郷村傳統慶典的不同参与者(機構&#65380;組織&#65380;人)及各自的関注与思慮;伴随着時代の変遷,業以従根底上動揺伝統宗族理念的族内婚&#65380;女性的宗族性活動及慶典的参加;等等。車漸漸向市区逼近,六天的義序之行就要結束了,可筆者的新的思考却似乎剛剛開始。顯而易見,義序这个昔日宗族郷村的“宗族”关係正在变容中進一歩复甦着。然而,対包括義序在内的这一社会現実実態的客観把握&#65380;冷静分析的研究,進而言之,対現代宗族問題加以歴史学&#65380;社会学&#65380;人類学等総合考察的研究還不多見。対中国現代化問題的検討実不能忽視了这種研究。因爲,以这种变化着的血縁地縁关係為重要内容的中国農村社会正是近世以來中国社会变革和现代化運動的産物,同時,它也正是中国社会進一歩迈向现代化社会之重要的社会&#12539;文化基盤和起歩点 。
      注: (1)西澤治彦“漢族研究の歩み-中国本土と臺湾&#12539;香港”,末成道男編《文化人類学5》アカテミア出版会,1988,18頁&#65377;*中文稿付記:専題論及這一影響関係的文献還有:西澤治彦&#65381;瀬川昌久“M.フリードマンの宗族モデルの形成とその変遷”《民族学研究》56&#65381;3(1991):284~297頁
             (2)“宗族郷村”是林耀華先生提出的概念。先生在其碩士論文《義序宗族的研究》中首次提出這個概念(1995;1,7頁)。随後,又在“从人類学的觀點考察中国宗族郷村”一文中重加定義。先生指出“宗族郷村乃是郷村的一種。宗族為家族的伸展,同一祖先伝衍而来的子孫,称為宗族;村為自然結合的地縁団体,郷乃集村而成的政治団体;今宗族郷村四字連用,乃採取血縁地縁兼有的団体的意義,即社区的観念。義序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域上,一方面全体人民都従一個祖先伝衍下来,所以可称為宗族郷村”(《社会学界》第九卷,燕京大學人類学部,1963,128頁)。
       (3)盖山鎮原属福州市郊区,1996年開始帰属倉山区。
       (4)本文日文初稿於1996年7月写成。1997年刊行前根拠当時新入手的資料做了若干補充。這次訳成中文除了注(1)、(17)、(18)的付筆外内容上未作改動。
       (5)林耀華,1935,4~5,28~73頁
      (6)林耀華,1936,128頁
       (7)参照黄歩鑾主編《義序黄氏宗祠重建落成慶典紀念冊》1996,16頁
       (8)参照林耀華,1935,53,63頁
      (9)《牧野巽著作集》第二卷,お茶の水書房1980,238~239頁
       (10)林耀華,1935,77頁
       (11)林耀華,1935,77~78頁;並参閲1936,133~134,142頁
       (12)参閲黄歩鑾、1996、12~15頁
      (13)黄歩鑾,1996,15頁
      (14)“六葉祠”的全面修繕於1996年末完工。同年12月中旬,挙行了万人“晋主”慶典(義序有500人前往参加)。
      (15)林耀華,1936,137~138頁;関於義序的年中節慶,参見1935、53~58、68~72頁
      (16)林耀華、1935、61~63頁
       (17)Prasenjit Duara,Culture,Power,and the State: Rural North China,1900-1942,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p.5,pp.15-41.杜賛奇所言“文化網絡”,由郷村中不断相互交錯影響着的等級組織(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和非正式相互関聯網(networks of informal relations)組成。“文化”即人們所認同的象徴&#12539;規範(symbols and norms)深深根植於此。由此,“文化網絡”成為郷村社会権力和権威的重要基盤。本書的中文訳本(王福明訳)己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可参閲。
     (18)当今義序的宗族文化,以郷村節慶(民俗&#12539;民間信仰)為中心,以50歳以上的年齢層為代表,広氾地在郷間存在着。至於包括義序在内当前中国農村地区宗族活動復蘇的根本原因,諒如有関研究者所言“宗族組織滋生的社会土壤”(其包括“人文地理条件”和“己深深溶入民衆霊魂中的文化価値観”這両個方面)依然存在。(参閲何清漣“当代中国農村宗法組織的復興”,香港中文大学&#12539;中国文化研究所《二十一世紀》1993年4月号,137~138頁)看来今後中国農村的宗族関係(組織)将在相当一段時間内変容着継続存在下去。*中文稿付記:関於這個問題,以下著作値得参閲。銭杭&#12539;謝維揚《伝統与転型:江西泰和農村宗族形態》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荘孔韶《銀翼‐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変遷‐》桂冠出版公司,1996;王銘銘《社区的歴程‐渓村漢人家族的個案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潘宏立《東南中国の漢族社会組織とその変容‐闽南農村社会における宗族の研究‐》(日本総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未刊博士論文),1997 ** 本书已于2002年出版:潘宏立《现代東南中国の漢族社会 - 闽南農村の宗族組織とその変容》风响社,2002
周宗亲 发表于 2011-10-11 0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20 08:44 , Processed in 0.0214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