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www.chinazhou.cn宗旨:友谊、团结、振兴、和谐!

 找回密码
 请联系微信cnzhoucn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周书生:周家

  [复制链接]
周奇 发表于 2024-3-31 2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家
                 
               周书生   人和寨     2024-03-30 16:41  河南
      
      去年,在陕西岐山太王庙参观时,讲解员说:古公亶父三千多年前就在周原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建立了“周族”。“这里的周家村和周姓人一定不少吧?”我问。“不多。”讲解员说:“但周原深处有个周家村。”我本想去周家村看看,碍于团队之旅,没再问之,但求知之意愿一直藏在心中。

640.png
  周太王墓,位于今陕西岐山县

       哲学家泰戈尔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今春,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郑鼎文先生转赠我的《凤鸣岐山》2023第三期,其中就有一篇写《周家村》的,问之,即是半年前想探讨的周家村。我喜出望外。泰戈尔的神言似乎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哲理,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多年来,在续修家谱和学习、探研周文化中,周家之渊源一直在心中缭绕,先后写了《后稷考》、《不窋考》、《周姓考》等文章,但由于阅历有限,又不能意造,所以,远古而来的周家一直没有形成长河。看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文联原主席吕向阳先生在《凤鸣岐山》中写的《周家村》一文后,又燃起了探索周家的激情。
     笔者把周家分四个历史阶段:西周王朝前称上古周家,西周后到公元元年为中古周家,公元元年到清末民初称下古周家,民国到新时代称现代周家。

         一:上 古 周 家
       上古母系社会有八大姓:即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这些带有“女”字旁的姓不仅代表了当时的贵族系统,而且也是今天许多常见姓氏的起源,周家就源于姬(黄帝)、姜(炎帝)、妘(祝融)三大部落之中。
       黄帝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西周立于公元前1046年,黄帝到西周约1454年。
     《路史》最早提出“黄帝臣有周昌、商有周任”,说明五千年的黄帝时代已有了周家。黄帝之臣周昌和周书都是周部落(即古周国)的人,他们是最早凿井引水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的氏族领袖,当时一直活动于山西临汾、太原一带,是中国最古老而又神奇的周姓,所以,《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一一昌是周族部落头头,黄帝是部落盟主。至今,仍有一些周姓人尊周昌为先祖
      可能是受黄帝时期周昌、周书创新农耕的启示,后来的周人(姬周)就把尧舜禹时期教民稼樯的后稷立为周人祖先,树为中华农耕始祖。
     《路史·国名纪甲》说:“资、郮,故国,黄帝后,封岐山之阳。”这应该是周昌、周书后人迁移后生活的地方。为什么要迁此地,大概是因周原水丰地肥,而周家又善耕种之因。
      夏朝时,周原又出现了妘姓一一她是颛顼(Zhuan,Xu)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据说,妘氏闯入岐山之阳后,和郮结合,形成妘周氏,甲骨文称“周国”,并且一直持续到商初时期。
      到商代又有太史周任,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昭公五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隐公六年)。”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其言,以其人为楷模。《论语注》曰:“周任,古之良吏。”
      吕向阳在《周家村”》中写到:“周家可能是周原最古老的一个村子。据史料记载,黄帝时的大臣周昌就出在这里,商朝还出了个周任。周昌发明了井水灌溉。后来,后稷之后到了周原,推广了井田法。”
      妘周的“周国”靠周原之宝地,经济发达,大有崛起之势。商朝看到妘周对自己的威胁,最终在雄才大略的武丁领导下打败了“周国”,妘周就成为了商在西域的诸侯国。
      最后一任后稷不窋之裔孙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世代生活在此地的妘周国,经二三百年休养生息,已恢复元气,对于侵入周原的外来者肯定要以武拒之,但最终古公亶父打败了妘周,占据了“周国”地盘,变“妘周”为“姬周”。妘周之“周国”没了,其后人仍会散居在民间,同时新的周家又隐于“姬周”之中。
      这是史上第一支周家


        二:中 古 周 家
      中古周家,指西周到公元元年时期的周家,约1046年。这个时期形成的第二支周家源于姬姓,共三支,世称“三支一脉。”
      历史上的“周人”不是指周姓族人,而是姬姓族,其父系来自姬轩辕(黄帝),母系来自神农(炎帝)后代有邰氏,司马迁《史记》中的周人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和元妃姜嫄的儿子后稷。
      古公亶父立族于岐山周原,因此被称为“周族”、“周人”。西周王朝就是姬姓武王姬发建立的王朝,不是周姓周家的国家。
      西周兴,武王逝,成王立,为辅佐年幼的成王管理刚成立的西周,年迈的周武王之弟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尚书?大传》)。”周公把国家治理好后,就把权力交还给已成人的周成王。
      周公为了辅佐成王,让大儿子伯禽到封地“鲁”去治理之,让二儿子伯羽(君陈)到岐山周原采邑,袭周公爵。君陈是成王、康王的冢宰。据山东为主的周氏家谱以及“八士堂”记载,周公去逝后,为感恩叔叔周公,周成王以周朝的“周”字,赐姓于伯羽,自此,君陈就由姬姓改为周姓。也有人说,君陈姬姓没改,改姓周是从他儿子开始的。总之,周家到西周初年又出现于世间一一这是“三支一脉”中的最早的一支。
这一支中还有君陈后人的周公黑肩,曾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后因王位继承问题,周公黑肩被杀,其后代中有以“周”为姓者,继续传承周家。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周赧王被贬为平民,迁至惮孤(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其后代大部份以国(即周)为氏,从此称为周家,这是“三支一脉”中的又一支。后来此支中的一支,东迁江苏北部,形成著名郡望沛国周家。汉初佐汉高祖定天下的周勃、周昌,以及西汉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均为此支周家名人,“细柳堂”就是此支最辉煌的名片。
      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即今洛阳)称东周,此时诸侯割据,东周管辖地方圆六百里左右:东至荥水,西于潼关,南到汝川,北临沁水。为保国土,平王少子姬烈被封于汝坟,至十八代孙姬邕,泰灭周,姬邕之孙、姬秀之子周仁嗣周。史学泰斗、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首席专家李学勤主编的《中华姓氏谱周》写到:“西汉初年,周仁又封汝坟侯,嗣周。这支周姓人当初居于汝坟(今河南叶县东北),后因这里过于潮湿,在周仁时迁居安城(今河南平與南),于是便以汝南安城为郡望。”此支周家为一脉中的第三支。
      汉武帝刘邦因周仁为周王室的后裔而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继续延续周室血脉。之后,这支周家发展很快,在汉唐时期形成以汝南郡为核心的十余个著名郡望,分布于河南、河北、陕西、江西、安徽、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区,唐朝初进入了福建和广西,唐末达四川,清初开始进入台湾地区。
      其实,中古周家时代不止只有源于姬姓的“三支一脉”,还散居着可能是上古周家的血脉。据《春秋左传》记载:公元前约630年,有个周歂(chuan喘)卫国人。卫侯使赂周歂、冶廑曰:“苟能纳我,吾使尔为卿。” 周歂、冶二人完成任务,准备接受卿位的任命,反而被害。

        三:下 古 周 家
       下古周家从公元元年到清末民国初,历时约1900余年,是周家多元化时期。
       一是源于少数民族。
      ①:南北朝时,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所以它姓纷纷改周氏。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拓跋氏改姓周氏的,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隋朝名将周摇(约507--590)就是改周氏后的名将。
      ②: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少数民族),由“夷”变为周姓。
      ④:金时女真人傲国氏,清朝满洲八旗姓周延氏族后来均集体改姓周。
      二是五代后梁,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其后人都成为周家。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益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收,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为避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称周家。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于台湾新竹县。另外,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等都有姓周的周家。
      四是清朝初年,明英宗第七子朱见浚,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藩吉王。第四代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其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成周家。
      五是据《元和姓纂》记载:“长安姬氏,赧王之后,先开中,避玄宗名嫌,改姓周氏”。唐玄宗李隆基,因为“姬”与“基”同音,为了避讳其名,下达诏书全国姬改周姓。因为是皇帝的圣旨,不可违抗,唐朝天下姬姓大都改为周姓。据说,西藏有姬甲,远离皇都,但怕不改后官府治罪,无奈改为周家。这也是历史上姬姓改周姓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古时代,形成了周家“三支一脉”的传统认知,那时人口基数有限。千年后的唐玄宗时代,人口数量(包括姬周)远远大余秦时,天下姬姓改周家数量也必然大于以前。所以,古版守旧的周家“三支一脉”的记载,伴随历史的发展,应谓“四支一脉”更符合客观。

        四:现 代 周 家
       从民国初年到新时代今天的百多年,可谓现代周家。此时周家之源已固定,但周人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周家呢?先祖把周氏带到这个世界,周家有义务、有责任探讨、研究、总结周家的周氏文化,并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指示,让周氏文化成为现代“新文化”中的一员,“成为新的文化生命体”。
      什么是周氏文化?凡是热心和关注的周家人都可能会想到这个问题。“姬周一家”,说明周家的主体源于周人,那么周人维新践行的周文化也就是周氏文化的母体文化,即根文化。社会在创新中发展,文化不可能停留在产生它的哪个历史时期。作为周文化的子文化一一周氏文化在历史前行中也创出了自己的文化。
      文化是不同地域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总称。周姓的多源流、多民族决定了周氏文化的多元性:它即有古老的周姓文化,又有母体的周文化,更有秦灭周后2000年以来形成的自身文化。
      上古周家周昌、周书在黄帝时代最早凿井、引水、灌溉农田、发展农业,成为农耕文化的先躯者。在他们之后又出现了一心为国为民的商时周任,被历史称为“古之良吏。”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古老周氏文化。
      历史上,周家郡望有19个之多,堂号多达250个,它们都代表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庐江周氏自东汉时期就是高门望族,地位显赫,长达百余年,直到东汉末期周瑜更为贯名天下。西汉名将周亚夫的细柳堂,因军纪严明,而迅速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细柳堂形成的“军旅”文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爱莲堂源于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名扬天下,更是新时代应重鼓弘扬的。
      名人文化也是周氏文化的组成部分。周家历史上产生了约七百名名人,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吕后之乱时更是力挽狂澜,挽救了刘氏江山。 南宋一代名相周必大为了安邦兴国,在“庆元党禁”的至暗时期,不顾自身安危,力挺“程朱”理学,促进了南宋经济文化发展。他还提出了士大夫在时代背景 下要“世与道兴”一一当官的和社会名流要“士志于道”,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努力工作,不可躺平、懒惰和倦怠。周树人(鲁迅)是20世纪前半叶我国最为杰出的作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周有光是20世纪文化界的传奇人物,从金融行业转为专攻语言文字研究,是“汉语拼音之父”。

图片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说:“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连自己的骨灰也撒进祖国的江海大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的人格,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河南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说:周姓重要的郡望和堂号是: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洛阳)、岐山,这些郡望和堂号中以汝南堂最为著名,故有:“言李必陇西,言张必清河,言刘必彭城,言周必汝南”。
      从朱教授一生研究历史的结论中可以看出,汝南堂是周氏文化的主脉:人口多、分布广、堂号多、名人多、影响大,特别是宋朝周敦颐排于世界名人第36位和湖湘名人首位。周敦颐理学文化,源于周朝,上承孔孟,下启鲁迅、恩来,一脉相承,直到今天。
      太王、文王、武王、周公践行出了周文化,五百年后孔孟传承发展周文化而推出儒学,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到顶峰,而此时佛未传入、道家发展极为缓慢。又约五百年后的魏晋南北朝,道家兴、佛家起,儒家则固步自封、日益衰落。直到五百年后的北宋,周敦颐破除汉唐传经之学的束缚,跨越千年,深入性理之研究,大胆创新,融合佛、道两家之精华,创立了理学(又称道学),使儒学得以复兴,所以人称其为“孔孟后一人”。

图片
      《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太极图说》是周敦颐论述世界观的代表作,源于《周易》又延续和发展了《周易》,概括和揭示了宇宙、生命和物质的起源,是对《周易》阴阳理论哲学的诠释、创新和补充。
      《通书》乃哲学著作,融合了道、佛两家有益理念,总结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的方法论。《通书》的核心是“立诚”一一“诚者,圣人之本。”以诚为本一一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传来者,新时代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立诚之道在主静和无欲:“静”知天下,“无欲”则明通而知“诚”,是“周子传道之书”。更值得炫耀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名扬天下,纯真高洁的品格影响于人世间,更是现代社会应该学习和弘扬的。
      鲁迅和周恩来同是周敦颐的后裔,鲁迅是周敦颐的第三十二代孙,周恩来是第三十三代孙。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斗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周恩来有“四种精神”: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②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③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团结同志,广交朋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一起做好工作的精神。都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可能是基因的传承,两个人都继承了周敦颐之精神文化,也为周氏文化增添了光辉。

      说到周家周氏文化,“中华周氏联谊总会”是不可缺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温州市企业家周时选看到全国兴起家谱文化热潮,具有文化底蕴的他便果断弃业从文,组织全国周氏,于2008年03月02日在浙江杭州成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之后,他又邀请全国周氏教授,历时十年编著出版了中华周氏联谱《古代卷》(三卷本)巨著,文字容量之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全国各姓氏家谱中也是仅有的。新形势下,联谊总会又按照习近平关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指示,广征意见,查找缺位,计划再次编篡出适应新时代的具有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精编版。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两千多万人的周家也不例外。盛世修谱以来,周家从全国到省市县村,因为占据的文献不一、认知不同,派生出不同类型的矛盾:不少和解了,有的为了“尊严”和“面子”知错不改,有的为了私利纠缠不休……,更有的甚至恩断义绝,老死不相往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界是矛盾的集合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一切矛盾都具有对立统一的两面性;朝代更替、变革变法、理论创新无不是矛盾对立后而又统一的体现。面对生活中源源不断出现的矛盾,同一血脉的周家要敢于承认和面对,善于全面分析,找出根源,寻找平衡点,调整心态,发挥智慧,以史为据,百家争鸣,和谐共生。要从周家文化中吸取经验,用周敦颐的辩证思维,用周恩来的“四种精神”,用周必大“世与道兴”的格局,用“小我”去团结“大我”,创造纷围,广扩大道,促使周氏文化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新文化”。
     社会在矛盾中发展,历史在矛盾中前行,周家也必然会在矛盾中再创辉煌。

                                        2024.3.30
                                草于洛阳·《人和寨》





周文友 发表于 2024-4-3 1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很好,值得收藏。
周金亮 发表于 2024-4-3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度好文,值得收藏

本版积分规则

联谊总会|联谱编委会|网站手机版|小黑屋|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网站《中华周氏》 网址:www.chinazhou.cn 邮箱:fjzhoufamily@126.com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铜盘路五凤兰庭六期33—702信箱(350001) 站长:周奇13509383558;副站长:周显艳、周孟春、周山人、周光华。

GMT+8, 2024-4-30 06:29 , Processed in 0.0264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